模仿是人类的天性,正如一句话所言“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说到底就是在模仿。有些人认,模仿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一种无意义的复制行动,但其实模仿才是孩子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的最初的方法,同时模仿更是孩子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国外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克烈。他从两岁的时候就开始模仿自己的父亲吸烟,刚开始的时候他是偷偷地吸。,不敢告诉自己的爸妈。慢慢的烟瘾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控制不住自己。曾经有一天,竟然抽了40根香烟,也因为这种行为,他在网络上开始走红。当时他的父母并没在意,而且大多数网友都认为是他的父母在炒作孩子,直到后来才发现,克烈是真的在吸烟,而且真的上瘾了。当克烈的父母意识到孩子的问题之后,也想着让自己的孩子戒掉香烟,但都以失败告终了。
转眼间孩子已经十岁,在这几年中,父母试了很多方法,虽然失败多次,但万幸的是,在这期间还是戒掉了香烟,虽然戒烟的过程很痛苦。但是,孩子虽然戒掉了香烟,却对零食开始上瘾。原来他父母在给他戒烟的时候,如果克烈想抽烟了就给他零食吃,慢慢的导致克烈喜欢上了零食,并开始产生了依赖,也就导致现在克烈的体重飙升。
当然吃零食总比吸烟好的多,克烈也在努力的回归正常的生活,但是也因为自己吃零食而导致自己身形肥胖,在与同龄孩子交流的时候比较痛苦。不得不说克烈就因为父母的纵容而导致自己的童年充满了不幸,实在是不应该。
孩子虽然是父母的孩子,但是也是一个个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模仿别人,其中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那么父母们知道孩子模仿自己的言行意味着什么吗?
1.模仿父母为了强调自己的存在
模仿父母有一个目的就是强调自己的存在,就比如孩子做坏事的时候,很多时候可能只是为了引起注意。同样的孩子听父母的话,用乖巧的行为获得父母的爱,这些孩子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向父母强调自己的存在,同时得到父母的关爱。同样还有一些孩子模仿父母,只是因为渴望父母的权利。
在孩子眼中看来,父亲和母亲都是家庭权力的象征,而如果自己模仿父母的言行,则意味着自己也可能会有那样的权利。最后一点就是通过父母的反应可以影响孩子的性格。孩子在不断地模仿的过程中,通过父母对于自己模仿的反应,可以找到让父母持续关注自己的方法,而这会逐渐影响孩子的性格。
2.为了不被抛弃所以拼命努力
当孩子模仿父母的时候,或者说当孩子出现模仿行为的时候,父母总会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比如夸孩子聪明,如果孩子听到父母这样夸赞自己,那么为了回应父母的期待,孩子会不断地督促自己做得更好。
其次,孩子会拼命努力是为了不被抛弃。孩子之所以要会回应父母贴给自己的标签,那是因为他们认为如果自己做的事情不符合父母的期待的话,或许就会被父母抛弃。所以他们总是会积极地回应父母的期望。但是如果父母的期待太重而孩子无法承担的话,孩子就不会再想背负任何责任,也不再期待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孩子就会出现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
3.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会持续孩子的一生,即使父母不在人世,父母仍然会在孩子的心底留下痕迹。首先就是孩子的性格形成基本来自于父母,因为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中,他们的生活环境都是由父母创造,而孩子喜欢把身边的人和比较有影响力的人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所以父母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也就很正常了。
其次,母子关系会决定孩子与他人相处的模式。家庭环境其实也就是最早的社会环境,在家庭中孩子与母亲的接触以及母子关系之间的发展趋向,会形成孩子与他人关系发展的基础。也就是说,母亲与孩子的交互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性格以及与他人的相处模式。最后一点,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并不是一个机器,所以对于父母的行为孩子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自主选择自己认可的那一部分。
孩子模仿并没有错,但是要正确引导,要让孩子正确地模仿。千万不要打着疼爱孩子的名义,而过度地干涉孩子的生活。父母与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应该是以朋友的身份相处,父母要学会用语言去搭建沟通的桥梁,而不是棍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