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做跨境电商的朋友们一定对Amazon都并不陌生。

那么,Amazon这个与热带雨林同名的电商平台是如何通过创新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

今天我们就从品牌和创新的角度来讲述一下Amazon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在他们上线的第一个月就卖了2万多美金的书籍。在1994年,没花钱没打广告就能拥有这么多的订单,并且消费者来自美国50多个州和美国之外的45个国家。可见时代和机会的重要性。

若在当今随便搭一个网站或做一个APP时连广告都不用上就能有这样好的销量,那做梦都能笑醒了。

他的图书销量越卖越多,于是便开始与书商商量更好的批发价格,这样才可以更便宜地卖给消费者。

更实惠的价格和更优质的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走上规划化的道路。

说到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在17岁的时候,Jeff就在麦当劳打工。他每天都在观察麦当劳是如何实现标准化与规模化及如何在最短最快的时间统一、标准地满足顾客地需求。

在美国,麦当劳有堂食和汽车DriveThrough这两种形式。堂食就是大家可以走到餐厅里面来点餐,汽车DriveThrough就是餐厅有一个小窗口,汽车排队一个一个地通过,在第一个窗口之前看菜单,下单,在第一个窗口付款,在第二个窗口取食物,然后开走,仅花费几分钟。而如何让大家都不要等,又能第一时间拿到最新鲜的食物是好快餐的标准。所以最高效最快捷的工作,在早年的Jeff心里,就已经有了一个雏形。

Amazon的员工基本是没有美国人天天高喊的WorkLifeBalance(生活和工作双平衡)的,他们每周都要工作60个小时以上。如同我们今天的深圳人,深圳魂的拼劲儿。

有一个早期员工,忙到每天骑车上下班几个月后才想起来自己停在路边的汽车早在几个月就被拖走了。在收了无数罚单后,这辆车被拍卖了。

1997年,亚马逊成功上市,不仅Jeff,也包括早期的员工和投资人,身价进入富豪行列。不过一贯节俭的他,却一直开着他的HondaAccord。

1999年,Amazon成为全球最大的OnlineSalesPatform。

2002年,Amazon内部推行了“两个Pizza小组”计划,也就是说10个人一个小组,正好够吃两个大Pizza,然后大家一起工作,一起比赛,少说话,多做事。

其实当时有很多员工很不喜欢这样的方式工作。由于一切顾客为上的信条,顾客可以直接给Jeff写信,然后Jeff阅读后会直接把这个邮件转发给相关部门,并且打上大大的问号。当收到这个邮件的时候,这个部门和这个员工一定是紧张和惶恐的,必须要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告诉Jeff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还保证这样的事情以后不会发生。

2005年开始推行的Prime会员制,到2020年,Amazon已经有了1亿Prime会员。想想啊,一个会员一年139美金,一亿会员,就是139亿美金。仅凭此虚拟身份VIP,Amazon就立马赚了毛利99%的139个亿美金,且不需要出任何货物。

不过如此高的毛利与基础建设的早期关注和大量投入密不可分。Amazon为消费者们提供了一流的VIP服务,如最快的物流、仓储、金牌客服等。

让亚马逊这个品牌更值钱的其实不仅仅是电商,还有更高一个段位的AWS,云服务和数据中心。

亚马逊这么做的初衷是想给自己淡旺季做弹性数据需求服务,但是想到与其空着机器,不如把机器租给很多没有钱建立数据中心的中小企业。于是,这个举措成功地把亚马逊从一个BtoC的业务提高到了BtoB的业务,这个量级,可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他们不仅搞了数据中心,还投资了新闻娱乐业,比如2013年的时候买了华成顿邮报。

另外,要做一家伟大的公司,还必须软硬件结合。2014年,亚马逊推出了Alexa用在一款智能家居硬件Echo里。其实这个东西,小编到现在也还没有买,不过据说还不错。这疫情期间,倒是很多人买了他们家的安全摄像头,安全门铃等。这些硬件加软件和数据,也属于这种智能家居的一大块儿。

亚马逊既然物流那么厉害,那必须要进入生鲜市场了呀。2017年当机立断买了绿色生鲜超市WholeFoods,光荣进入生鲜市场。2017,Jeff超过了BillGates,成为当年全世界最有钱的人。

2021年,Jeff的身价达到了180Billion美金,即1800百亿美金身价。2021年,Jeff开始潜心干创新,Amazon的CEO由AndyJessey来担任。

品牌营销

亚马逊自己做过哪些自己的品牌营销呢?你有听说过过亚马逊有找哪个明星做官方代言吗?感觉是不是立刻想不出来谁?

但是,别忘了,亚马逊的AffiliateProgram和它的CelerrityStores就是靠别人的流量赚钱的。回头看2000年初,简直就是把红人的流量玩到极大化。让所有有流量的网站、明星和红人都可以来亚马逊开店,快速生成一个联盟链接,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推荐给大家、返佣、挣钱。

的确,有流量,有用户,有好品,就能挣钱。

Amazon自身的平台就是一个巨大的流量池。仅美国站点每个月就有20亿流量访问,且该数据还不包括APP的用户,Amazon是美国第四大访问最多的网站,并排在全球前12。

在美国,排名前四名分别为Google、Youtube、Facebook和Amazon,而Amazon在电商这个细分领域排到了第一位。

所以,单靠自己的流量池还不够,Amazon还在别的几个流量池发力。比如,Amazon的流量60%来自用户自己直接登录,26%来自海外最大的搜索引擎即Google的搜索,其余来自Referal和Social及其他。

Referal和Social大家可以理解成各种网站和社媒的外链,来自包括亚马逊自己、各种网站联盟或者红人明星流量。

Amazon在各种SocialMedia上发力,其中关于Youtube,Amazon除了自己投放Youtube广告以外,还跟几乎所有的Youtuber都尽可能合作,同时自己经营好多个不同的Youtube站点,光说最主要的官方Youtube账号,每周都发布很多高质量的BGC内容(BeandGeneratedContent)。即官方品牌的各种视频,代表官方,代表品牌,代表品位,代表理念,代表自己的未来。

此外亚马逊还有很多细分的频道,比如:

此外,在Youtube上关于Amazon这个关键词的内容时大部分都来自PGC和UGC,即ProfessionalGeneratedContent红人KOL的内容,和UserGeneratedContent核心消费者KOC的内容。

Amazon的Facebook、Instagram、Twitter都是一样的高质量内容、高互动粉丝,就连现在年轻人最喜欢的Tiktok也是如此。官方出台UGC,红人KOL出PGC,核心用户群KOC种草刷屏UGC。

所以,就连流量的庞然大物Amazon,也不会忘记在别的流量池随时吸量刷脸传播品牌。

那一眼看来,关于Amazon的品牌,一直有几个词,一直在眼前晃的是啥?是不是一切以客户为重心,一切为客户服务?不管是创新,是价廉,还是快捷,都是围绕着客户来的。

最好的营销,就是持续地为你的核心客户服务,让他们喜欢你,爱上你,忠于你,让你成为他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自然地在一起,没有强求,没有浮夸,没有喧哗,现在,咱再来看看亚马逊,不管官网还是APP,你绝对不会用一个“好看”的词语来形容,它就是实实在在的:好用、便宜、快、服务好。

品牌的营销,回到本质,还是产品本身。在合适的时间,找到合适的赛道,跟合适的一群人,做合适的事情。把合适,重复,反复,稳定,一直做,做到极致,做到规模化,做到第一。

References:

1.https://www.tiktok.com/@amazon?lang=en

2.https://twitter.com/amazon?ref_src=twsrc%5Egoogle%7Ctwcamp%5Eserp%7Ctwgr%5Eauthor

3.https://www.instagram.com/amazon/?hl=en

4.https://www.facebook.com/Amazon/

5.https://etaileast.wbresearch.com/blog/amazons-engaged-buyers-drive-social-media-revenue

6.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jeff-bezos-amazon-history-facts-2017-4#in-the-early-days-of-amazon-a-bell-would-ring-in-the-office-every-time-someone-made-a-purchase-and-everyone-would-gather-around-to-see-if-they-knew-the-customer-2

7.https://www.wsj.com/story/jeff-bezos-founded-amazon-more-than-26-years-ago-heres-what-he-achieved-4fba84d0

8.https://www.aboutamazon.com/what-we-do

9.https://www.aboutamazon.com/about-us

10.https://www.aboutamazon.com/

SocialBook携500w+全球KOL资源,

助力中国品牌出海!

海外网红营销,就找#Social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