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是我国著名的旅行城市,历史上青岛曾是德国的占领地,因而青岛的文化发展深受德国文化的影响,啤酒文化就是其中最鲜明的特点。随着城市IP竞争趋势的逐步凸显,青岛在充分结合当地啤酒文化的基础上对城市IP涉及进行了考量。青岛“哈舅”IP形象是2019年作为青岛西海岸金沙滩啤酒城的吉祥物被设计出来的。其设计理念主要是植根于青岛啤酒节这一特色节日,为了进一步吸引来自全世界的旅客,突出青岛热情好客的人文情怀,渲染青岛啤酒节的氛围。主办方决定将这一角色融入啤酒节的情境设定,为青岛啤酒节打造一张代表性强的IP名片。
一、青岛“哈舅”IP形象的基本情况
“哈舅”的名字来源于山东话“喝酒”的谐音,用名称直接点名啤酒节的主题。“哈舅”的人物设定是一个乐观幽默、热情好客、忠爱啤酒的四十多岁的啤酒品鉴师。他会通过互动指引帮助游客按照各自的口味喜好、品质要求、酿造工艺等要求进行购买啤酒厂商的推荐,陪游客交谈、合影,为顾客介绍山东和青岛的人文特点和著名景点。
在“哈舅”获得广泛认可后,主办方又相继推出了“哈舅妈”“哈不够”“欧耶”等系列动画人物,对每一个人物形象都赋予了鲜明的性格特征,增加了这个IP形象的趣味性,并在啤酒节上取得了较好的群众反响,知名度不断提升。
二、青岛“哈舅”IP形象目前做对了什么
1.赋予角色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一是特点鲜明、点明主题的名称。名称是人们对一项事务认识并记忆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哈舅”“哈舅妈”“哈不够”都是出自山东方言的音译字,既表现出山东话的特点,又点明其作为啤酒节宣传的主要功能,具有鲜明的指代性。
二是色彩明丽、憨厚亲切的外部造型。明亮但饱和度不高的色彩会给人一种温暖、容易亲近的感觉,“哈舅”这一IP形象黄色的上衣和绿色的裤子,整体搭配展现出角色乐观开朗的特点,也隐含对酿造啤酒主要作物的表达;人物的样貌主要选择了山东人最常见的国字脸,快乐的表情一下就增加了人们的好感,张大的嘴一方面是开怀大笑,另一方面也寓意让来客开怀畅饮。
三是以快乐为主元素的性格设计。“哈舅”这一IP形象中涉及的所有人物,在性格设定上遵循了以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为主基调的原则,除了幽默风趣,四十岁年龄二十岁心理的啤酒达人“哈舅”,还有温柔好客、充满少女心的“哈舅妈”、调皮捣蛋的宠物狗“哈不够”、聪明、仗义、爱管闲事的“欧耶”等,都是为游客带来快乐的角色,全面烘托活动氛围。
2.以酒文化为IP形象主要内涵
“哈舅”的IP形象以推广青岛啤酒文化为核心。其设计初衷和目的较为明确,从他的整体外形来看,就非常符合一个喜爱啤酒中年大叔的形象。在宣传推广过程中,他的名称也是来自山东方言喝酒的音译,IP形象的人物定位是一名啤酒品鉴官。
在宣传过程中,主办方对“哈舅”的功能定位就是青岛啤酒城的形象大使,主要负责向游客介绍、推荐青岛啤酒城的产品,提升啤酒城的人气。“哈舅”的雕塑和摆件也基本都和啤酒标志在一起,关联性很强,突出宣传重点。“哈舅”一家其乐融融饮用啤酒和玩耍的情景也带给游客宾至如归的感受。
三、青岛“哈舅”IP形象还需要怎样提升
1.存在问题
一是人物塑造内容贫乏。虽然“哈舅”整体形象的设计初衷是表现山东人的质朴和好客,具有一定的亲民性。但这也是该IP形象的不足,这样的形象缺乏辨识度,从视觉上没办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哈舅”这一系列的动画人物都是以大笑作为统一的表情,缺少其他情绪作为调剂,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哈舅”系列的IP形象虽然种类较多,但其中关联性不强。
每个形象的性格特征也存在同质化,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主办方通过角色扮演,为游客提供与“哈舅”合影的机会,同时在景区各个主要经典都放置了“哈舅”的图片或雕塑,但游客反映并不十分理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哈舅”的形象宣传太过于平面化,对于游客来说IP形象的画报和雕塑就像路边的一棵树,不会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只有赋予IP形象丰满的故事内容,才能使IP形象活过来,成为一种文化指代,而不是一个由人扮演的玩偶。
二是营销策略单薄。主办方对“哈舅”IP形象的营销手段主要集中在平面广告推广、现场形象展示、开展“哈舅”互动活动、“哈舅”颁奖活动等。从实际效果来看,推广效果不够理想,而且受到资金的限制,“哈舅”的推广范围被局限在金沙滩啤酒城,群众知晓率低。
营销缺乏整体规划,整个营销过程就像拼图一样在东拼西凑,彼此之间没有系统性、关联性和层次感,所以游客的印象也是杂乱无章,没有令人过目不忘的体验。
三是关联产业单一。“哈舅”产生的最初目的确实是用来宣传啤酒城,但作为一个IP形象,它的意义就不再是某项活动的宣传工具,应该拥有更多的功能指向。
当前“哈舅”的主要关联产业仍然是啤酒行业,但实际上“哈舅”也没有真正在啤酒行业提供价值,啤酒的外包装、啤酒厂商、啤酒生产基地很少看到“哈舅”的身影,“哈舅”对啤酒行业的经济贡献也不明显,除了啤酒行业,“哈舅”的形象在其他行业几乎没有涉及,“哈舅”的商业和文化价值较低。
2.改善方向
一是丰富IP形象的文化内涵。首先是在形象设计上,不需要拘泥于一种装扮或表情,要使IP形象的人格化特征更加明显,就需要把它当作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存在的人物来看待,它的性格积极向上,神态憨态可掬,但也有只会幽默的一面。
它代表的不仅是诚实热亲的山东人,也同样体现着山东人博学幽默的特质,在装扮上不仅可以是日常的装扮,还可以根据宣传地点、时间、主题的变化进行变化,如啤酒节可以是休闲娱乐的装扮,文化节就是传统服饰的装扮等,设置一些独特的动作,并有意识的在公众场合进行展示。
一方面增添IP形象的生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IP形象塑造更加多样化,从神态、外表、动作全方位展示IP形象;其次是扩展IP形象的文化领域,虽然“哈舅”起源于酒文化,但不应拘泥于酒文化。
啤酒节只是阶段性的特定的节日,把这点作为“哈舅”的文化基础过于狭隘,“哈舅”可以在酒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领域扩展,如加入儒家思想的宣传、加入历史元素、加入美食文化等关联性较强的文化元素,既能体现山东作为儒家文化起源的深厚底蕴,又能展示新山东的文化多元性,为IP形象注入文化之魂。
二是提升IP形象营销效率。首先是多元化的营销手段,除了平面广告推广,还可以变换其他营销策略。通过故事演绎来提升民众对IP形象的评价和兴趣,比如可以创作“哈舅”准备参加冬奥会的故事、“哈舅”参加诗词大会、“哈舅”竞争能够参加“登月计划”等,既紧贴国内重要事实,又制造了IP形象的话题,提高群众的知晓率。
其次是对IP形象的营销要制定完整的营销策略,制定更加详细的阶段性目标和评估标准,如“哈舅”创作初期,其功能定位是什么,如何量化考核目标达成情况等,“哈舅”要有更加长远的发展计划,而不是一次性的IP角色设定。
三是提高IP形象的经济价值。首先是提升自我价值,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提高“哈舅”的曝光率和社会影响力,让“哈舅”具备一定的粉丝号召力,能够通过“带货”直接创造经济价值,才能提高其对不同产业的吸引力,凸显对企业效益的拉动作用;其次是企业的加入能够反哺IP形象,一方面是为IP形象的设定提供各种可能性,丰富IP形象内涵。
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制造带有IP形象标志的产品,也在变相为IP形象做了宣传,实现二者双赢的局面;最后是创新IP形象企业关联,“哈舅”不仅仅可以是第三产业的代言人,与啤酒直接相关的原材料种植、对啤酒外包装生产企业等关联企业都可以融入IP形象元素,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全覆盖。
四、总结
青岛的“哈舅”IP形象来自于方言喝酒的谐音,这种表现手法既凸显了山东话的特点,又突出了其青岛啤酒节吉祥物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指代性,获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但目前来看该形象还存在塑造内容较少,营销策略和关联产业单一等问题。因此要继续丰富“哈舅”形象的文化内涵,提升“哈舅”形象营销效率,进而提升“哈舅”IP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