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县通过牵手安徽农业大学引进“幼年茶树-豆-玉米间作技术”,不仅助力了幼年茶树的快速成园,而且带动了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

记者在柯坦镇蒲岗村看到,安徽农业大学庐江县名优茶产业联盟研究示范基地里一片丰收的景象,乡亲们正在忙着采收新鲜上市的大豆。

当地村民朱晓青:“一天100多块钱,我们家就在附近,收入可以呀!”

据了解,安徽农业大学庐江县名优茶产业联盟研究示范基地是个幼年茶园,种的都是高端茶叶品种“谷雨春”。为了增加茶园有机质含量和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地附加值,他们在专家指导下引进“幼年茶树-豆-玉米间作技术”。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韦朝领:“先栽大豆,然后再种玉米,这样高矮搭配,在七月份、八月份高温季节,玉米高杆以后,按照一定的密度来进行间作,能够有效改善茶园的环境,增加它的湿度,减少强光照射,这样有利于幼年茶园的成活。”

基地负责人董海涛告诉记者,根据估算,他们间作的大豆、玉米今年亩均增收5000元左右,茶叶后年开始大面积开采,亩均综合效益2万元以上。

基地负责人董海涛:“现在有这个科技赋能,我们对未来的茶产业非常有信心。”

我县是全国产茶大县。目前,茶园面积已发展到近10万亩,今年茶叶一产产值达4亿多元,茶园亩均纯收入3000多元。仅此一项,为茶农当年增收8000多万元。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韦朝领:“我们想先在庐江进行示范,然后逐渐向全省推广,因为茶园面积的增长还有一定的空间,那么用这项技术就大有前途,能够助力于幼年茶园的快速成园,助力乡村振兴。”

出品:庐江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侵权必究

●合肥四十二中南城校区:严格规范管理聚力打造省标化工地

●【向人民汇报】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助力矿山生态修复

●“硬核”预防养老诈骗

●2022年7月12日《庐江新闻联播》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记者:吴金权孙志恒

责编:王梓宇(见习)

校对:吴琛琛

审核:周璇张世红

投稿邮箱:ljtvxw@163.com

新闻热线:0551-82566161、0551-87316110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