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公众号”以订阅
[前言]
水葫芦喜欢在向阳、平静的水面,或潮湿肥沃的边坡生长。在日照时间长、温度高的条件下生长较快,受冰冻后叶茎枯黄。每年4月底5月初在历年的老根上发芽,至年底霜冻后休眠。建议人民检察院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存在涉嫌违法或者妨碍公众利益的行为或者现象向相关行政机关发送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书,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依托“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助推水浮莲整治,立足检察机关职能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聚焦保护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开展督促履职、督促起诉专项工作,严守、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底线,着力打造广西检察工作新亮点。
[摘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为了有效解决饲养生猪饲料不足的困境,从国(境)外引进了一种繁殖力极强的水上浮生植物——水浮莲(学名水葫芦、凤眼莲),如今这种浮生植物已经泛滥成灾,被称为“绿色生态污染元凶”。
[关键词]
水上浮生植物生态污染河长+检察长公益检察建议
一、水体生态污染的起因和治理依据
1.1原因
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水体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工业及矿山废渣、大气中污染物、天然污染物等。而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各类水体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水葫芦这一外来入侵物种大面积泛滥也是元凶之一。
1.2依据
环保总局、中科院《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2013年1月10日)中,凤眼莲,中文异名凤眼蓝、水葫芦,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引入扩散原因及危害:1901年从日本引入台湾作花卉,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后大量逸生,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养殖;破坏水生态系统,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覆盖水面,影响生活用水;滋生蚊蝇。农业部《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第一批)》(2012年2月1日公告)中,水葫芦(凤眼莲)被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第一批)。
二、水葫芦泛滥导致的危害性
2.1导致生态破坏
水葫芦的危害之一就是会导致生态的破坏,因为它的繁殖能力很强,如果生存的环境适合水葫芦的生长,那么它将会大量的繁殖,并且成为优势的物种,影响其他生物的生长,长久下去,该地区的生态多样性便会被破坏,而使其物种单一。一个地区的生态平衡非常重要,各物种相互影响,相互抑制,才能保持平衡。而水葫芦的疯狂生长,在很大的程度上会打破该地区的平衡,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得某些物种濒临灭绝。
2.2影响其他生物的生长
当水葫芦在生长的很旺盛的时候,会长满整个水域,覆盖整个水面,将水面染成绿色。此时,会影响水中和大气的气体的交换,以及光线的传递,并会增CO2的浓度,影响水生生物。
2.3会堵塞河道
疯狂生长的水葫芦是会堵塞水道的。因为水葫芦的植株大量的繁殖,植株不断的变多,很快就会覆盖整个河道,在严重的时候,水葫芦生长的密集程度甚至可以让人在上面行走,影响水运。此外,水葫芦的生长甚至会影响水厂自来水的生产,因为过度繁殖的水葫芦会堵塞自来水的生产设备。
2.4侵害公益
如不及时治理,水葫芦有进一步扩散的风险,不仅会导致渔业养殖遭受大量经济损失,行洪和农田灌溉不便,还将影响水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侵害社会公共利益。
三、遏制水葫芦泛滥治理措施
3.1生物控制法
(1)利用河蟹对水葫芦新根、新茎的喜食性,在水葫芦较多的池塘水体投放一定量的扣蟹或大眼幼体,能有效控制水葫芦的生长,又可提高蟹的产量和成活率。
(2)利用象鼻虫成、幼虫均植食性在晚春或初夏,最低气温稳定回升到13℃以上时,每667米2释放水葫芦象甲成虫1500~2000头。虽然象鼻虫不会咬人、也没有异味,但是象鼻虫主要危害花木果树,幼虫能钻入植物的根、茎、叶或谷粒、豆类中蛀食,是经济作物上的大害虫。
3.2化学防治法
(1)除草剂防除抑制法。利用除草剂百草枯、甲4氯钠、乙草胺对水葫芦叶片、叶柄、防除,对其自然高度进行生长抑制。
(2)使用20%使它隆乳油兑水喷雾,使用41%农达水剂、灭草烟、百草枯或36%草甘、氯磺可溶性粉剂兑水2喷细雾,使药液黏附在水花生茎叶上;但要尽量避免直接喷到水面上而导致鱼类死亡。
3.3栅栏物理隔离法
建立拦污闸,把水葫芦拦截,不让它们到处漂流,可以防止其它水资源污染。
3.4人工打捞法
组织船只或人工进行打捞,对打捞上岸的水葫芦及时进行清理。
3.5变废为宝加工利用处理,综合治理法
将水葫芦回收,充到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用作燃料使用,可以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资源。
3.6委托第三方资质单位开展调查报告活动,助力科学制定防、治相结合
3.7使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控,确保早发现早处理
3.8建立公益诉讼线索收集和智能推送平台,接受群众监督随手拍
3.9检察院向水利局、河长办、属地镇政府或者有管辖权的单位机关发送检察建议敦促落实到位
3.10举办利益各方和社会团体及政府听证会群策群力参与治理,制定长效机制
结束语
在我国率先开展生物入侵研究的中科院解炎博士直言,这种“外来物种有益论”正是人类数千年文明史上生物入侵现象愈演愈烈的“罪魁祸首”之一。不容否认,有人类以来,物种的引进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也很难想象中国没有引入土豆、西红柿将会怎样,但我们不能因此对物种引入的“双刃剑”效应视而不见: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面对将“有益论”作为盲目引进挡箭牌的做法,关键是要算出一笔明明白白的生态帐和经济帐。需要持续跟踪监督落实问题的整改,确保有害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科学、高效、有序进行;加强外来物种入侵危害的宣传,提升行政机关、乡镇及人民群众对生物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把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事情做实做好,检察机关向相关行政执法机关和属地政府发出水体污染防治和外来入侵物种水葫芦的综合治理的检察建议,要求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加强执法联动,属地政府积极配合,共同解决水库水污染和外来物种泛滥问题。
作者简介
杨世有玉林市北流市人,工学学士、广西优秀建造师、土木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广西公共资源(建设工程类)招标投标评标专家库特聘专家;首届福绵区人民检察院听证员、首届玉林市人民检察院听证员;首届广西人大工作先进个人。
免责声明:
本文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