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灰头扑脸的“黄毛小子”
变成西装革履的“精英人士”
从黄土泥地到高楼耸立
相信不少人都是良庆的见证者
看着它日新月异
今天我们跟随一位良庆居民
从她的故事
感受良庆的腾飞之姿
廖斯维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南宁人,小时候一直住在旧城区。后来,小姑娘不断长大,到了首都北京读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2019年,已在北京成家的廖斯维决定回到南宁继续奋斗。
“首先从情感上,因为我自己是南宁人,我希望回到家乡做贡献。第二个,我的父母也是鼓励我们回南宁,因为我的父亲是良庆区的建设者之一,他看好了这片的发展,希望我们珍惜这个机会回来工作、创业。”
廖斯维的丈夫是一位来自温哥华的外国友人,职业是厨师,对于妻子想要回到家乡的建议,他表示非常支持。回到南宁后,廖斯维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从事对外接待的工作,在她看来,这里既是一个地标建筑,也是一个文化传播平台。
“我觉得,在这里工作最大意义,就是让艺术殿堂向更多的市民朋友打开。因为很多人觉得艺术是本身就是高门槛的,其实不是,艺术就是在家门口的。比如住在良庆区,来到这里欣赏来自全国各地艺术家的表演就非常方便。”
廖斯维从事的是文化艺术相关工作,她感觉良庆逐步成为文化艺术的殿堂。除了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广西美术馆、南宁图书馆、南宁博物馆..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聚集地,不用走太远,就能品味书香、感知艺术、追忆历史。“离我们家可能步行就10分钟,有意识培养小朋友去感受这种文化氛围。”在这里艺术无处不在,让你的生活充满生机。不时举办的文化艺术节,为良庆居民提供了视觉盛宴。
除了“家门口的艺术”,还有“家的后花园”。廖斯维说,从前他们生活在北方,很少能见到这样郁郁葱葱的景象,现在一出家门,即便在冬天,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画面。“像我们住在总部基地,这边也是一出门,走几步就到了邕江边,对面又是青秀山。我觉得良庆区其实在户外方面有很多亮点,比如龙堤路的草坪非常有创意的,生态做得非常好。有很多人在草坪上素拓、露营、野餐、骑车。”
这与近年来当地厚植生态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所取得的成效密不可分。在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良庆区坚持一张“良图”绘到底,实现了城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最近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中,良庆区榜上有名。
从前,在大家的眼中,良庆区虽然建起了各种高楼大厦,白天车水马龙,一到晚上确实一座“空城”。廖斯维坦言,从“空城”变成“繁华都市”变化好像就是一瞬间的事。“比如我们带小孩出去玩,那就选择太多了,宜家、万象汇、五象缤纷天地等等。包括总部基地新开了很多餐饮、超市、便利店。”
今年,廖斯维的丈夫成功拿到了据说是最难申请的“中国绿卡”(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目前他正在努力申请南宁市英才卡。对于良庆区的未来,廖斯维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他们也有很多期待。“我希望良庆区发展越来越好,汇聚更多的文化艺术人才,创造多元文化,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新起点·新征程·新期待·新作为
对良庆未来的发展
你有什么期待吗?
欢迎给我们留言!
部分来源:良庆发布、大树生活节、小红书等
图文:黄晓蓉
编辑:黄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