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并购的一般工作流程
第一步你会从各种渠道接到项目信息,你领导那里,同事那里,金融机构那里,中介朋友那里。
如何快速从里面筛选出有效信息,是考验功力的,光这个都值得单独写一篇。
这里就只简单说下我的判断标准:
第一看推荐人,层次越高的人(比如你们公司老板)推荐的,一定越靠谱。经理级别及以下推荐的,成功率很低。能有地的人,而且这个地还具备可开发条件,而且还有一定的规模,都不是普通人;
第二是能否见到土地方,如果需要出具资金证明,或收购意向函才能去见的,可以先pass了;
第三是有大致出售想法和报价的,那种自己都没想清楚怎么卖,完全开放的,成功率很低;
第四是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项目,如果不能对接到话事人,成功率也很低。
以上四条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至于项目本身的位置和好坏,还在其次。
至于为什么是这四条,没有为什么,就是经验。
做投资切忌来一个项目信息就盲目的跟,分清主次区别对待是基本要求,那种别人说一个事情就当真,去理发店经常被忽悠办卡的,基本干不了投资。
第二步不是去看地,而是查项目位置、周边售价和去化。
同时找对方要齐资料,包括用地指标、证照、公司股权结构和瑕疵,查下网上的相关新闻等等。
问对方大致的交易方式和对价。
信息基本具备,就需要做一个静态测算,俗称“盘大帐”,这整个过程大概耗时一天。
第三步静态测算还ok,就应该去实地考察了
同时和转让方会面接洽,索要更详细的资料,拟定交易方案,起草合同。
这里建议是,先写一个“核心商务条款”的东西给对方,双方就对价、支付节点、交易前提条件等最核心的东西达成一致,再撰写完整版合同。否则双方很容易在开始就陷入对合同细节的争论中,费力不讨好。
第四步、待交易方案和合同核心商务条款达成一致,就可以做详细的动态测算,做立项报告,完成投资上会审批工作。
第五步、上会通过后,双方就会进入实质性的收购阶段。
一般会先签框架协议,共管一部分诚意金。
在共管诚意金后,受让方会派律师、会计师对项目公司及目标项目进行尽职调查,有时还需要请评估机构对股权价值进行评估。
第六步、尽职调查完成后,双方会再签署一个正式的股权转让协议,按照协议内容,该付钱付钱,该转股转股。
第七步、最后是股权转让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资料移交、土地移交。这些统称为交割,交割完,整个收购过程就算完成了。
第八步、收购完成后,有些公司的投资部门还会进行投后管理,主要包括:
履约管理(合同里有哪些核心条款,是不是都达到了,是不是该付款了,对关键节点进行提示,对可能的违约进行风险提示,真的违约了怎么处理等等——履约管理很重要,不可或缺,缺了会出事。)
利润管理(节点有没有延迟,实际售价比预期的低还是高,面积有没有减少,有偏差如何解释。——这一块对投资部是比较头痛的,基本是项目顺利没你什么事,项目出问题你都需要出来解释。)
联合开发管理(只收了一部分股权,和原来的土地方还要在一个项目里共同开发的,如何管章,如何管钱,供应商选择谁说了算,如何计算利润等等——基本原则是以正式股权转让协议为准,但是有时候也需要适当调整签署补充协议)
收并购的几大基本功:
最重要的,永远是测算。
测算不仅是投资的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会给你一种思维。
自己做过测算的人,去跟别人谈判的时候,思路会很清晰,不容易遗漏东西;而且设计交易方案的时候也会相对清晰和可操作。
写立项报告
这个相对简单,因为它和测算的思维是一致的,我认为立项报告只是测算的PPT表现形式。当然,写的好的人,也会有一些小技巧,让领导们看起来更清晰。
合同撰写
这个比较专业,一般是投资先写,法务再改。也有些公司是法务直接起草。不管方式如何,最后都一定要法务修订和把关。投资人写出来的合同,意思可能都表达清楚了,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法律知识,真到打官司的时候会吃亏。比如我以前看法务部改的一个合同,在"债务追偿"一条,法务写了很长的三句话,我感觉意思都差不多。但是法务跟我解释,真到了法庭上,这三句话代表的是三种不同的情况,这都是真实案例总结出的经验。
尽职调查
这个是可以写N篇的东西,因为太有趣了,是收并购里的精髓部分。我个人是建议,自己跟的项目在尽职调查时一定要全程跟着,律师看资料的时候你也一起看,财务要报表问问题的时候,你也在旁边听。尽调会让你对收并购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交易方案设计及谈判
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不同的人谈判风格也不一样,这里就不再赘述。
交割
千万不要小看这最后一步,在收购的所有事情里,我最怕交割!很多大错都是出在交割里。
最后,如果问怎么学习或者怎么也学不会怎么办?当然找咸蛋兄妹!
《咸蛋说》业务领域:
审计业务:出具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年度审计报告、专项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合规报告等
公司管理业务:财务整理(含多账合并)、内控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内审制度建立等
FA业务:财务顾问、法务顾问、新三板挂牌辅导、IPO实施、投融顾问、私募基金、场内外资本市场、并购重组。
闲憺姐詹佳瑞、咸淡哥郑泳梁:梧桐树下V特约讲师、《进门财经》特约财经栏目讲师。
【声明】本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XXX或转自XXX(非本公众号)”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为学习、交流所用,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公众号转载文章,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注明,若因故疏忽,造成遗注,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原创精彩内容请关注财经栏目《咸蛋说》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