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版全国粮票是为未发行票,关于此票有种种传说。基本可以确定此票设计于三年困难时期,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发行。

此票存世皆为票样,存世量稀少,但品相较差。未有实票流出。粮票和邮票纸币有着相似的性质,其重要性甚至略高于后两者,但是存世量不可与前两者相比较。综合近几年的收藏行情来看,全国粮票是最适合投资者投资的品种之一。1993年后中国已取消使用粮票,粮票很快进入了收藏品的行列,全国集“粮”爱好者也在不断扩大。近两年在香港、澳门特区和欧美一些国家高价购买竞相收藏中国粮票中的珍品。

1965版全国粮票(最为熟悉且最具投资价值的全国粮票,包括1965版全国粮票和1966版全国粮票和1982年版全国粮票)

山东的黄先生表示,他家里有很多粮票,但不知道哪一年的值钱?山东省票证收藏协会的蔺增升副会长,他说,总起来是带毛主席语录的价格较高,最贵的算是上世纪60年代版全国通用粮票,该套粮票发行于1960至1962年之间,存世量仅10多套,全套6枚,面额分别为1两、2两、半斤、1斤、3斤、5斤。

粮票属于“断代”收藏品,现早已停止发行和流通。居民手里的粮票大多在长期使用中被损耗了,而绝大部分的库存粮票又被各级粮食部门所销毁,因此目前粮票的存世量并不多。粮票收藏在国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全国的“集粮”大军发展十分迅猛。粮票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它蕴藏了许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深厚内涵,容纳了绘画、地理、民俗、历史、度量衡等各门类知识。

1955年,第一套全国通用粮票出现后,1956年版和1957年版陆续投放市场。

由于有假粮票,酝酿已久的新版全国通用粮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亮相。遗憾的是,票样印好后最终没有发放。

业内人士称,之所以没能进入使用渠道,可能是因为票面设计有缺憾,而市面上看到的也只是幸存的196×粮票票样,它也因此搭上了1955年粮食部发行的全国通用粮票,中国收藏家协会票证委员会委员张君丰在文章中指出,全国仅有30套左右。

全国粮票是指全国通用粮票,不论你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用此粮票购买粮食用品,其中还包括食油(只有全国粮票才可以在异地买食油)。若要出差或探亲,一定要用地方粮票换上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才能出门。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一个国家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时,必须对粮食进行宏观控制、统一调剂。

粮票和邮票纸币有着相似的性质,其重要性甚至略高于前两者,但是存世量不可与前两者相比较,很多所谓量大的粮票也只需要几十万、数百万就可以达到控盘的目的,非常适合邮币卡商家的操作,且并不库存的冲击。粮票板块也是中国诸多收藏板块中未经炒作的,其蕴含的经济价值一定能被有远见的投资者发掘,而全国粮票作为粮票的龙头毕竟大放光彩。

全国通用粮票价值,''票证经济''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老百姓的生活,那是一段凭票吃粮喝汤的年代,也是靠粮票、布票等票、证过日子的计划经济时代。粮票从1955年发行,到1993年停止流通。停止流通后,粮票即进入了收藏领域。粮票的收藏投资,一个是纯粹的收藏,一个是纯粹的投资。粮票的收藏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是一种投资增值的方式,并且收藏价格每年都在稳步上升。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发展,粮票虽然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收藏粮票增值,获得高额利润回报,升值空间不可估量!

1965年版全国通用粮票的票面图案以农田水利为主,体现了我国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工农轻重并举的方针。在印制工艺上,该票不仅图案、花纹线条精细,而且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颖、明快,图案美观大方,同时还是选用了具有耐磨、耐潮、光滑的钞票纸印制的。

错体粮票,如同邮票一样,粮票在设计和印刷过程中也会出现漏印、错印等现象。像1968年版广西壹两上的毛主席语录“厉行勤俭节约,严禁浪费粮食”中的“厉”字错印成了“励”,而湖北省1971年发行的10斤通用粮票上的“中央农民讲习所”,漏印了“旧址”二字,后都重印更正。此类票也就因“错”而得以被众人所收藏。

新中国粮票从1955年开始正式发行,到1993年停止流通。退出经济舞台后,粮票便进入了收藏市场。粮票收藏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的存世量。很常见的不值钱,稀少的才珍贵。在收藏界,‘物以稀为贵\\’是一条永远不会过时的准则。另外,还要看它的发行地,很多粮票具有地域性,有地域差价。

粮票自身是没有价值的票证,但凭粮票可买到国家牌价粮食,实际上粮票成了一种有价证券。粮票的面值等于国家牌价粮价与市场价之差。1993年后中国已取消使用粮票,粮票很快进入了收藏品的行列,全国集“粮”爱好者也在不断扩大。近两年在香港、澳门特区和欧美一些国家高价购买竞相收藏中国粮票中的珍品。随着时间推移,集粮热的升温,粮票收藏品市场也必将上扬。只要掌握好收藏粮票的基本原则,投资收藏粮票前景十分可观。粮票曾作为中国的第二“货币”,在中国历时40年,它反映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