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北尽失此协议,一共四条不过百字,当时属于绝密

史海拾记

【笔记君简述: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可谓跌宕起伏,抗战的故事在各个地方都有流传,抵御外辱,坚决捍卫祖国完整统一是不变的决心,而在此期间涌现出来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件和人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今天开始陆续发布抗战系列笔记,缅怀先烈事迹,继承先烈精神。今天介绍1933年的日军侵犯冀东,签下塘沽协定的经过。】

话说1933年初,已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日军又向华北进犯,中国军队在热河、长城一线奋起反击。

由于日军本身是有组织的军事协调,并且处心积虑准备了多年,包括武器、战术思想都是十分现代精良的,而国民党军武器落后,并且由于连年军阀混战,缺少统一的指挥体系,往往互相掣肘,抗战效果极为不佳,除了个别几支队伍如29军的大刀队等等事迹之外(但显然大刀队只能是偷袭时的作用,而不能作为正面进攻的阵法),大部分军队虽有心抗日,却也难逃无力抵抗的局面。

日军迅速占领热河

长城抗战进行中,4月中旬滦东失陷,蒋介石和时任行政院长的汪精卫即委黄郛主持华北政务,任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

5月初,日军参谋本部提出《华北方面紧急处理方案》,妄图强迫中国政府接受停战条件。在日军新的进犯下,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密电汪精卫,要求黄郛与日方谈判,「寻求和平途径」。

5月中旬,日军进逼平津,国民政府令黄郛北上与日方谈判。22日,汪精卫指示黄「除签字、承认伪满洲国割让四省之条目外,其它条件皆可答应」。当晚,黄郛与日本驻北平武官永津中佐进行密谈,达成协议,写成停战案概要备忘录,随后迅速得到何应钦的承认,并派专人赴密云,向日军请求进行停战谈判。30日,北平军分会总参议熊斌同关东军参谋长冈村宁次在塘沽开始谈判。

《塘沽协定》签订现场

31日,双方签定《塘沽协定》。

关东军司令官元帅武滕信义,关于停战协定,委任全权于该军代表关东军参谋副长少将冈村宁次,在塘沽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所委任的停战协定全权、华北中国军代表、北平分会总参议、陆军中将熊斌,签订停战协定于下:

一、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不得越过该线,又不作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

二、日本军为证实第一项的实行情形,随时用飞机及其他方法进行监察中国方面对此应加保护,并给予各种便利

三、日本军如证实中国军业已遵守第一项规定时,不再越过上述中国军的撤退线继续进行追击,并自动回到大致大城一线

四、长城线以南,及第一项所示之线以北、以东地区内的治安维持,由中国方面警察机关担任之上述警察机关,不可利用刺激日军感情的武力团体。

展开全文

五、本协定盖印后,即发生效力

作为以上证据,两代表于此签名盖樱

昭和八年五月三十一

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

华北中国军代表熊斌

塘沽协定签字后合影

根据协定,在长城以南设置100公里的「非武装地带」,中国军队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也不能越过该线;

日本军队则可用飞机或其它方法施以侦察,中国方面应加保护并予以各种便利;

长城线以南的上述地区之治安维持,以中国警察机关任之。

警察机关不可用刺激日军感情之武力团体。

《塘沽协定》实际上承认了长城是中国与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的「国界」,划绥东、察北和冀东为日军自由行动区,也为日军进一步控制整个华北提供了方便。

从此日军和日本浪人可随意进出冀东地区,他们贩卖鸦片,开设妓院,肆意殴打群众和政府官员,强占人民财产,冀东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冀东区域图

毫无疑问,塘沽协定等于中国默认伪满洲国和日本占领热河合法,也丧失了部分华北主权。所以协定签字后,南京国民政府不敢公开,但仍然被透露并受到广泛的抨击,最终中国方面公布时删掉第三条中的“大致”和第四条中“上述警察机关,不可利用刺激日军感情的武力团体。”一句,还是受到19路军、东北军、华北军通电反对;中共发表《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平津华北宣言》;6月2日,南京国防会议上被指证签定这个协定是“违法擅权”,汪精卫出面“承担责任”。

中国军队在6月上旬完全撤出协定规定的防线,日军撤出第六、第八师团,但将骑兵团留驻玉田,将铃木旅团留驻密云,以“监察中国军队”。为后来发动七七事变准备了充足的力量,可见日本人的在战略上的长时规划,而国民政府只能短视行为,亦步亦趋,跟着日军的指挥棒转,焉能有不败之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