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是9月20日,九月的第三个周五,PS-ONE把玉林街道的一对停车位改造成了微型公园。
他们先是搬来草地、椅子、帐篷,后来又往花瓶里插上了绿叶,扶手上系了一束粉白色的气球。
停车位只能停车吗?当然不,转换成英语你就能发现其中暗藏的秘密:PARK这个单词,既代表停车,又代表公园。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做成公园呢?
2005年旧金山的一群艺术家这么干了,而且做得还不错,影响之深远传播之广泛,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益活动,名叫PARK[ING]DAY,时间定在每年九月第三个周五。
在PARK[ING]DAY这一天,全球各地的公民和艺术家都会占领几头停车位,短暂地改造成临时公园,这也是PARK要加-ing的原因。
“我们的目的不是反对停车位,让大家不准停车,而是想让人们重新思考城市空间的意义,对未来城市多一点想象。”PS-ONE介绍说。
据一份陈旧的统计数据,至2011年,全球已有35个国家,162个城市参与了PARK[ING]DAY,大约1000个停车位被转换成临时公园。
如果今年再统计的话,成都玉林的这对停车位也会加入其中。这是成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PARK[ING]DAY,成都也成为了继上海、香港后中国第三座开展PARK[ING]DAY的城市。
整体的概念是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PS-ONE说:“都是学生设计的。从整体到完成设计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方案调整了很多遍。
“一开始想全部做成立体的,把建筑镂空,有点像天际线的感觉。在方案推进过程中又增加了具有色彩感的背景板。”
椅子和帐篷也是PS-ONE后来加上的,最早方案完全以视觉为主,在前景拉出层次后PS-ONE觉得两边可以增加一点互动设计,否则只有拍照的用途。
“椅子帐篷是学生特地挑选的家具,搭在瘦长停车位两端,市民可以坐在这儿,跟我们的场景概念很搭。”
PS-ONE用了浅色低饱和度的整体色调,竖立在玉林街边也不会有侵略性,与街道的色调也很相衬。
下午太阳出来之后,婆娑的树荫落在背景板上,形成忽明忽暗的漂亮阴影。背后墙绘“花开玉林”也刚刚好漏出来,是个很有趣的巧合。
PS-ONE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展览,也是一幅立体的海报。这种形式可以融合更多的设计类专业,也可以帮助学生把他们的设计真正落地,并在过程里学到很多。”
下午三点,玉林街道行人渐多,人们纷纷围过来望上一眼:“哦那个是上海明珠塔噶?还是东门339?我很少去过东门不晓得哈。那个圆柱是烟囱嘛?”
“你可以想象成东郊的烟囱嗦。”另一位婆婆忙搭腔。
PS-ONE搬出来一只小盒子,里面装着学生设计的人物贴纸。他们为路人准备了一个有趣的互动:邀请他们把各种形态的人物贴在背景上。
“你觉得人应该在生活在城市还是自然里喃?”
“当然是生活在城市里!”一位小朋友把吉他歌手贴在两栋高楼中央,“这里人多,我弹吉他唱歌会有很多人听到。”
小朋友又挑了一张贴纸,贴在落单的人物旁边:“这样我就能和她做朋友,一起去公园看宝塔啦。”
这座微型公园是PS-ONE在周五上午摆起来的:“我们原来想要提前搭好,但是后来想,搭建的过程也是展示的一部分。”
搭建过程中围过来很多人,有姑娘喊上姐妹拍照发朋友圈,对面的小卖铺老板也跑出来看。
店老板是位年轻人,他说他最喜欢椅子那部分的设计:“有气球,有椅子,就那么一种感觉,挺好,让我具象性地去表达,还真说不上来。”
一位路过的银发爷爷拿着相机拍照,又坐在椅子上要摄影师帮他拍。爷爷说他刚去拍了向日葵,还特地把照片传给摄影师看。
爷爷胸前贴上了活动的打卡贴纸:休闲的人坐在一辆反向的汽车上。——也是想让大家重新思考人和交通工具、人和街道的关系。
爷爷后来悄悄告诉他们:“这个小公园,让我感觉看到了远方。”
发起方:一介、PS-ONE品思国际艺术教育
协办方:成都Big榜、HAY、sort、华樱出国
支持单位: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玉林东路社区、成都武侯区发展基金会
PARK[ING]DAY是一介「不在地图上」社区艺术计划的小彩蛋之一,如果你很遗憾错过了或者根本就没!玩!够!的话,别担心,你可以再10月6日晚上7点来一介的车棚蹦迪。
这次,一介与坚持只用黑胶放歌的SOULARK合作,把车棚改造成了独一无二的沉浸式迪厅。不管是你最爱的节拍还是最炫酷的灯球都准备好了,就差你来画个龙。
活动信息及参与方式
图片|PS-ONE、赫赫
编辑|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