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和交流是一项目非常重要的技能,无论对于成人也好还是孩子也罢。尤其是在如今合作共赢的时代,社交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如果孩子的社交能力强,自然能够如鱼得水,得到更多的帮助。
如果孩子的社交能力弱,即使个人能力再强,也不可能获得更多的成功,当然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两面性,社交能力强的孩子固然有其优势,而社交能力弱的孩子也未必全是劣势,关键是父母如何去看待怎么去引导。
正确的引导方式往往能让那些社交弱的孩子扬长避短,在发挥个人优势的前提下,还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
大部分的父母都认为社交强的孩子在任何方面都比社交弱的孩子要强很多,毕竟如今的时代需要的是团队的力量。但不知父母们是否曾观察过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社交能力不强,是不是一无是处?
孩子的社交能力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孩子社交能力的强弱不仅受到孩子天生性格的影响,同时还与他们的成长环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素一:先天性格
性格有内向和外向之分,本身并没有对错。外向的孩子愿意说话,愿意主动和陌生人交流,也愿意将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相比内向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容易融入不同的团队。
性格内向的孩子喜欢独处,不喜欢与人主动交流,更不喜欢将自己的东西给予别人。相比外向的孩子来说,他们即使在团队中也不愿意轻易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外向的孩子和内向的孩子相比较社交能力明显要高出一截,通常来说在社交方面,外向的孩子往往能够结识到更多的朋友。而内向的孩子相对来说不仅朋友会非常少,而且始终处于一个被动交友的状态。
因素二:成长环境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有的孩子在温馨和谐的家庭里成长,他们的性格就会比较温顺,做起事来也会有条有理,让人感觉非常舒服。
与此相反,在一些比较糟糕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性格发展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有些孩子易怒易发火,有些孩子易否定易自卑。
成长环境的不同,也导致了孩子在社交能力的表现上出现截然相反的现象。前者很明显,在社交方面拥有较强的能力,也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而后者不仅社交能力差,还会得到同龄人的排斥。
因素三:教育方式
虽然棍棒教育、负面评价已经明显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但是很多父母还是一贯的使用之前的方式,当孩子犯错时总是通过责备的方式来怪罪孩子的不是,有时候家长还会对人不对事,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
孩子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性格的发展会受到严重的阻碍,他们不愿意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告知父母,更不愿意与外界多接触,因为他们生怕再次受到同样的伤害。
因素四:天生缺陷
虽然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健康的,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孩子先天身体上就有所缺陷。而这些生理上的缺陷也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多的负面影响。
在心理方面这些孩子会容易产生自卑,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所以在社交方面他们为了出于自我保护,通常选择拒绝与人交流。
社交能力差并非一无是处
孩子的社交能力差,并非是孩子主观意愿的。有时候父母除了给予正确的关心之外,还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孩子的优势。
优势一:专注力强
性格内向的孩子虽然在社交方面表现得相对较弱,但是他们个人的专注力相对来说比较强。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比较少,孩子会在某一件事情上花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也能够将事情做得更加完美。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优势,很多社交能力相对较差的孩子在学校里往往学习成绩优秀,也深受老师同学以及父母的喜爱。
优势二:独立性强
孩子在社交方面能力较弱也没有很多的知心朋友,在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时,只能一个人去面对。虽然这样看起来对于孩子克服困难并不利,但其实也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迟早有一天会离开父母的怀抱,很多事情也需要他们独立地去完成,所以社交能力差的孩子其实更能够独立地去面对一些事情,解决一些事情。
父母应该如何引导
当父母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在社交能力方面非常弱时,总是想通过一些手段来提高孩子的能力。殊不知强行地改变对于孩子的身心发育来说并不利,那么对于这样的现象,父母们又应该如何引导?
1、学会尊重
每个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总有高低,不可能既在学习方面又在社交方面,还在其他方面都胜人一筹。所以父母应该正确地看待孩子,学会尊重孩子能力方面的问题。
只有在尊重的前提下,孩子才能够真正地和父母进行深入的沟通,才能够正视到自身的问题,也才能够逐渐地被改变。
2、多鼓励多表扬
无论孩子在什么样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内心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肯定。所以即使孩子在社交能力方面有所不足,家长也应该多鼓励孩子勇敢地走出第一步,主动地和别人成为朋友,主动地加入不同的团体。
当孩子在社交方面有明显的进步时,家长也不要吝啬赞美之词,给予及时的赞扬,让孩子保持继续前进的动力。
FEIER育儿寄语: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性格之间又会出现天差地别的表现,如果孩子在社交能力方面表现不足,家长们也不必过于着急,而是应该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然后再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内向的,不愿与人交流的,所以在社交方面自然会表现得相对较弱,而家长也应该另眼相看,看到孩子的优势帮助了孩子取长补短,这样孩子才能变得越来越好,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