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独行月球》:人啊,有时候就需要一股孤注一掷的劲儿丨理中客

这是鲜喵的第1973篇吐血原创

喵族码字员:小阿狸

疫情的反复打乱了影片宣发的节奏,暑期已过半,暑期档票房数据却并不理想。沈腾马丽时隔七年合作带来的《独行月球》为低迷的影视行业吹来了一股清凉的夏风,在上映之前就备受期待,甚至被寄予了“救市”的希望。

据灯塔专业版显示,《独行月球》点映(7月27日)单日票房达6541万,仅次于《西游记之女儿国》位列影史点映单日票房第二。首日(7月29日)场次达18.77万,打破《唐探3》保持的国产片首日场次记录,截至7月31日13时10分,票房突破8亿,呈现出了爆款影片的姿态,业内对《独行月球》的期待是“票房能否冲破50亿大关”。2014年来国产电影票房超过50亿的仅有包含《长津湖》在内的四部,《独行月球》又缘何能成为万众瞩目的暑期档大热门?

01

观众基础+市场优势

展开全文

“马什么梅?马冬什么?什么冬梅?”

还记得七年前《夏洛特烦恼》中的这段对话吗,七年时间里它频频出现于各大影视剧综艺,成为金句名梗,演沈腾与马丽给观众带来的快乐让大家至今念念不忘。《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等“沈马”合作的“好看”“好笑”的高口碑电影让开心麻花喜剧团队成为喜剧界的金字招牌。

由于前几部影片口碑的积累和观众基础,加之“科幻喜剧”的标签,七年后“沈马组合”的再度携手自然引来不少关注,也给了许多观众走进影院的理由。同时,《独行月球》有着优越的市场优势,映前没有热映影片散播长尾效应,同期也无强劲实力的竞争对手,后续无头部影片接档,市场给了《独行月球》诚意满满的排片。首日排片占比达到62.5%,刷新国产片首日排片占比纪录。

此外,经过了太多情绪的挤压,观众也亟需一些喜剧类型作品来改变心情,“含腾量100%”的《独行月球》精准击中观众的兴趣点,创造了同期影片无可比拟的优势。

02

喜剧+科幻

《夏洛特烦恼》中夏洛进行时光穿越,《羞羞的铁拳》中的性别互换的设定……开心麻花团队出品影片一贯天马行空,这次的《独行月球》更是将喜剧情境从地球搬上了月球。

人类为抵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沈腾饰演的是“月盾计划”的一名维修工,名叫独孤月,陨石提前来袭,全员紧急撤离时,独孤月因为沉迷于给指挥官,也就是马丽饰演的领队马蓝星写情书,错过了撤离月球的通知,一个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计划失败,独孤月成为了“宇宙最后的人类”,开始和金刚袋鼠“相爱相杀”的日常,并寻找返回地球的方法。

影片构建了一个“楚门的世界”,独孤月以为地球人已经全部遇难开始自暴自弃的时候,地球却将月球上独孤月的生活直播给幸存者,本想以独孤月的生活燃起人们生活的信念,但没想到他对马蓝星的倾慕、和后晋升为“全球顶流”的金刚鼠相爱想杀的一举一动都被地球上的人们注视,偏离常规的反转、“抖包袱”制造出不少笑点。

此外,这是开心麻花首次在保留喜剧类型的基础上融入了大体量的科幻类型元素。“喜剧+科幻”的题材具有市场稀缺性,对观众构成吸引力。《独行月球》继承了《流浪地球》和《刺杀小说家》的特效团队,科幻场景的制作与特效的呈现让人眼前一亮,浩瀚银河的壮美、陨石的坠落、月盾计划成员撤走后月球的清冷都被诗意浪漫地展现。月球车的设计、基地空间内房间的构造,功能面板设计甚至包括面板随着时间流逝可见的划痕细节,根根分明的金刚袋鼠毛发都被逼真地呈现。

导演张多鱼透露,影片中金刚鼠咬饼干的一个镜头花费特效公司11个月制作,月球车的拍摄也使用了《流浪地球》同款装置。为了让影片更有真实质感,剧组不仅完全95%的镜头涉及特效,100%实景搭建起月球基地,为了模拟出真实月面粉尘,在6000平方米的影棚内铺设了200吨沙石,可以说达到了目前国产电影的一流水平。

在《独行月球》的科幻氛围营造和场景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科幻片的影子,马特达蒙主演的《火星救援》、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诺兰的《星际穿越》,还有被誉为中国科幻电影崛起之作的《流浪地球》……

好莱坞科幻片已经打磨出了一套完整纯熟的工业体系,而国内电影产业工业化起步较晚,硬件上的优势也许不足,但也许可以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相比起改编自刘慈欣小说中最具人文光辉和悲情色彩的一篇的《流浪地球》和即将上映的《明日战记》的硬科幻,《独行月球》则是“科幻+”的复合类型,是中国电影工业化向前迈进的新的一步,这也许也能为科幻片提供一条新的发展思路。

03

强情感共鸣

《独行月球》的“好看”不仅让观众大笑,也和观众产生深层次的情感链接,让观众在笑中含泪。

独孤月是个典型的“中间人”形象,不想冒尖出头也不至于垫底,小升初会为了不想考太好引人注目而故意少做应用题。在月盾计划中应聘工程师却做了维修工,他遵循的是“不偏不倚、折衷调和”的原则,他是大多数普通人的代表。

但“中间人”是个常常被忽视的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较少的关注度。影片将镜头聚焦于“中间人”,让人们看见了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独孤月前期的“自暴自弃”,后期逐渐展现出的智慧、重情重义、顽强意志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从一个戏谑的小丑似的形象到后期在几句玩笑话中抱着核弹冲向陨石,以自己的牺牲换来了地球免受行星碎片撞击的厄运。影片展现了一位丰富立体、多向度的“中间人”,他让地球上的幸存者们受到了鼓舞,燃起生活的希望,也让观众洞见了自己的影子,引起情绪共振、情感共鸣,产生笑中含泪的观影体验。

马蓝星、独孤月,这两个名字,除去马丽沈腾饰演的角色外,或许也可以解读为在地球与月球,“星月相伴”,虽无法触及,只能隔着银河星海遥遥相望,但又互相守望。地球幸存者们与月球上的独孤月的链接也带来了本片中极具浪漫气质的一幕,独孤月无意识地帮助了地球上的人们重燃生活信念,地球人们也以手电筒照射出的点点星光帮助独孤月获得重回地球的信念,这是小爱和大爱的互相映照,地球和月球某种意义上的“守望相助”,影片借此完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书写,实现了文本的升华。

《独行月球》并不是完美的电影,存在笑点俗气、人物心理动机挖掘不深等等问题,但我们依旧会期待这样一部热门影片的出现,希望它能加速电影市场回暖,给电影从业者带来更多的鼓舞,也希望它的“科幻+”复合模式能为国产科幻片的发展提供新的创作思考。

注:全文图源网络

-END-

往期推荐

《七人乐队》: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莫里康内:最嫌弃电影配乐的配乐大师

金鹰奖候选名单背后的8家公司、8位创作者

暑期档,华语电影「上天」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