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受访者供图红尘,在一些人眼中有些“另类”。原本大学教师的职业让她衣食无忧,但她却愿意再用大半年的时间去“四处漂泊”,成为一位著名的旅行作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自己每读一本书都会去积淀,去吸收营养。看完了还要实践,“我的写作在路上。”

个人简介

红尘:著名旅行作家,代表作品《越野越西藏》、《越野越新疆》、《尼泊尔的香气》等。

她的书房

红尘的书房是敞开式,她自己形容为“被书包围着”。

她的读书观

读书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修养的阅读,一种是专业性阅读。

她正在读的书

聂努达的诗集、《走出非洲》等,因为红尘正计划旅行的下一站是非洲,所以读这些书能给她的旅行带去充分的准备。

她推荐的书

没有!如果不喜欢书,再怎么推荐也是没有用的。

坚持每周读一本新书

要说红尘的书房,得先说说她的酷。为了修建国际青年写作营,她和先生把家里的两套大房子卖掉了,如今她只能住在小房子里。但这丝毫没让她觉得困扰,从她爽朗的笑声里就能看出她对生活充满热爱,而她也把整个房间都变成了书房:“书房是敞开式的,五六十平方米的空间内,有书桌、小床,我被书包围着,工作和生活的空间都在里面。”

要细数自己到底读了多少本书,红尘也说不上来了,但是她保持着每周读一本新书的习惯,“我是个读书很杂的人,我要写作,不仅要读小说,还要读很多看似关系不大的东西。比如我要写西藏,除了西藏有关的文学作品外,我还读考古的东西、建筑师写的文章、外交官的回忆、探险家写的内容……总之,涉猎非常广。”因为在红尘看来,旅行文学不止是一个游记,而是涵盖了文化、建筑等等许多方面。这样所写的东西,才能体会到这片土地的历史感和文化感,才能让大家看到最真实的参与者,比如背包客、徒步者等的样子。

书让她成为了行动派

一本书对一个人究竟有怎样的影响,有些人的受益是精神上,有些人则体现在行动上,红尘就属于这样的行动派。她告诉记者,自己在年轻时读到一本关于《读者文摘》创办者华莱士夫妇的书,从而走上了做一位传媒工作者之路。在红尘的背包里,还永远放着一本书,那就是《孤独星球》,她将其称为“背包客的圣经”。

而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作品,又对红尘的文学创作起了非常大的影响。在斯文·赫定70多年的探险生涯里,大部分都在探寻中亚和中国的土地。红尘从他的书里,读到了大量的研究数据,看到了他发现楼兰古城等的奇妙,还有那些手绘的插图,都对红尘充满吸引力,也对她的写作起了很大影响。翻开红尘的作品,大家不但能读到深沉的故事,也会收获不少实用性很强的内容,比如那里的路线怎么走,要不要收门票。这些,都是阅读和旅行给红尘带来的启发,也使得她的读者受益。

做一次有责任的旅行

红尘提倡,读书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修养的阅读,这个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如果你对咖啡有兴趣,可以读这方面的书,如果你对旅行感兴趣,也可以找来读”;另一种则是专业性的阅读,是对自己职业的提升,“我在自己新闻方面的书籍,就读了很多,这样可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这样的观念也延伸到红尘的写作中,她在自己的旅行文学中,也提倡做一次有意义的、有责任感的旅行。读过她作品的一些读者,也深受感染。“我在《越野越西藏》里写到过帐篷小学,那里的孩子们没有课堂,只能在帐篷里读书,后来听说有一位读者读过我的书后,到那里捐出15万元,建了三间教室给孩子们。”这样的例子,红尘还能举出一些,在她看来,这些都是书籍带来的力量,对红尘来说,这也是一种鼓励,“很多读者读了我的书后做了一次很有意义的旅行,有责任感的旅行,这就是一本书所承载的奉献价值与力量,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阅读。”

商报记者卢圆媛(来源:华龙网-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