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陪伴·体验——做孩子成长路上的一颗糖!

我们都说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

想必各位宝妈宝爸都陪伴在孩子身旁

陪他们学习、陪他们玩耍

度过了愉快的假期

在这个“五一”前后

我校北区在小学部开展了两次体验日活动

邀请家长们走进校园

零距离体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

陪伴孩子们度过愉快的半天

1

-THEFIRST-

同教育专家一起畅聊教育

两次体验日活动分别面向小学低年级和中高年级,根据这两个阶段孩子的发展特点,北区为家长朋友量身打造了两堂教育讲座,邀请了张贵红、武燕两名专家分享她们的教育感悟。

展开全文

张贵红老师带来的是面向低年级孩子家长的《按需陪伴支持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讲座伊始,她就鲜明地指出,一年级二年级正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时候,这个时候家长的陪伴尤为重要。

张老师结合生动的实例,分享了习惯形成的三个要素:知识(即孩子知道做什么)、能力(即孩子懂得如何做)和动力(即孩子明白为何做)。她说,很多孩子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因为这三个要素有所缺失或者偏差,而所谓的“按需陪伴”中的“需”就是要看孩子需要补强哪个方面。

讲座中,张老师列举了很多传统的、威压式的教育不能产生效果的例子,指出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动能去影响孩子,而不是强行地改变孩子,这样的陪伴才能使孩子真正得到成长。

武燕老师带来的是面向中高年级孩子家长的《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她用自己的朋友“小天妈妈”的真实故事向大家展示了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夫妻关系、隔代教育、夸奖无效、打骂无用等。“小天妈妈”的困境似乎是大多数家长或多或少经历过的,所以一下子引起了全体家长的共鸣,于是武老师为大家一一破题。

她首先指出,夫妻是家庭的根基,父母之间的恩爱本身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从小带着孩子一起欣赏别的家庭成员的优点,让孩子从小在阳光的环境中成长,而不是把冷冰冰的背影甩给孩子。

她建议所有家长要对老人怀有感恩之心,感恩他们为家庭的付出,感恩他们帮助自己教育孩子,在良好的家庭关系中,一切都没了关系。

讲座中,武老师带领家长一起互动,通过游戏告诉大家,家长不经意的指责或是有意的打骂就像一根根束缚在孩子身上的缰绳,让他们无法前进。

她还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无端褒奖对孩子成长的伤害。整场讲座轻松活泼,但干货满满,直切家长们遇到的最实在的困难。

两场讲座给大家带来很多启发,家长朋友感触颇多,纷纷表示平常就是缺乏这方面的学习,但又不知道有什么途径能够接受相关的培训,希望学校今后能多组织此类讲座,让他们跟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2

-THESECOND-

与老师面对面聊聊孩子

在分班交流中,家长们来到孩子们的班级与老师们见面。

孩子们进入外校北区已经将近一年,很多家长对孩子们这段时间以来的成长也应该有所了解了,这次体验日活动中,家长们与老师面对面,听听老师对孩子们在校情况进行的说明,也向老师讲一讲孩子在家的情况,使家校双方对孩子有了更全面的把握。

有的家长朋友给大家分享了他们看到的成长故事和所思所想。

3

-THETHIRD-

陪伴孩子们上堂课

中高年级的家长在体验日活动中,来到孩子们的班上,陪伴孩子们一起上一堂文化课和一堂艺术选修课。

在课堂上,家长们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听得格外认真,不过估计现在的课堂跟他们印象中已经大不一样了吧。频繁的互动、严谨的教风、活泼的学风、老师循循善诱、学生频频发言,给家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刻家长们虽然正襟危坐、波澜不惊,但一定在心里默默地给孩子们良好的表现叫好呢。

在艺术选修课上,家长们分散到各个功能教室,一窥我校特色课程的真容。在舞蹈房,孩子们踏着帅气劲爆的街舞舞步专注地练舞,家长们在门口驻足观看,又生怕打扰了孩子们。

在美术教室,看着墙上装饰着学生的作品,家长们不由得发出赞叹。在演讲教室,看着孩子们做着发声和气息的练习,又觉新奇又觉好玩……一处处走过各个功能教室后,很多家长表示,原来孩子们在学校有这么多东西可以学,而且都学得有模有样了!

4

-THEFOURTH-

陪伴孩子们驰骋运动场

低年级的家长在体验日活动中与孩子们一起到操场上开展了一场热火朝天的亲子运动会。

亲子运动会上既有“上阵父子兵”的足球射门游戏,也有团队配合的“车轮滚滚”趣味游戏,更有班级对抗的拔河比赛。比赛热火朝天,特别在拔河比赛时,父亲们卯足了劲为班级争光,孩子们也卯足了劲为爸爸们加油呐喊。

家长与孩子们一起竞赛的机会难得,每一个人都特别享受这场比赛,大家比技巧、比速度、比快乐,欢笑声此起彼伏,加油声充满了每一个角落,每一张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陪伴又是最长情的告白

让家校携起手来

通过一点一滴、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的持续浇灌

陪伴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

文/王嘉

图/丁鑫鑫李婷

编辑/王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