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苏联举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让世界为之震颤!

然而,我国却通过这次军演捡了个大便宜,直到现在仍然受益匪浅,令人十分意外!

那么,苏联为什么会举行这次军演?我国又是如何捡得大便宜的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国际力量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和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唯二的超级大国,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

而苏联为了弥补自己经济上的不足,开始全力发展军备,企图通过武力威慑压缩美国的生存空间,从而夺取世界霸权。

为此,他一边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式的冷战,一边拉拢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其中处在美苏对抗前沿的欧洲和东亚,最受两国重视。

但由于苏联在经济上的失利,以及政治上的不成熟,东亚和东欧先后被迫与其交恶,最终苏联陷入孤立境地,几乎成了孤家寡人。

此时苏联能够依仗的,只有他们向来引以为傲的军队,于是在1981年,苏联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谋划在东欧举办一次庞大的军事演习,来威吓世界各国,尤其是我国。

而之所以选择1981年,是因为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

此时,美国在东南亚的战争彻底失败,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陷入了不利局面,刚上任的总统里根,对此还无能为力。

而他们的对手苏联,却是另一番景象。此时苏联介入阿富汗内战没多久,进军十分顺利,并且苏联的整体国力还在持续上升。

这不禁让勃列日涅夫感到志得意满,在他的领导下,苏联终于再次转入了进攻态势,美国只能被迫防守,无法做出相应回应。

恰好,这时还传来了另外一个让他喜出望外的消息。根据苏军总参谋部和伏龙芝军事学院的联合推演结论,80年代是苏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最佳时机。

即使美国参与进来,将其发展成第三次世界大战,也没有关系,因为苏军能凭借更为强大的核武器,以及防护能力一流的装甲部队,最终打赢这场战争。

这下可勾起了勃列日涅夫的极大兴趣,要知道,苏联对西欧觊觎已久,一直希望拔掉这颗美国安插在欧洲大陆上的钉子,从而扩大自己的战略纵深,同时压缩北约的生存空间。

当然,苏联不可能仓促间发起突然进攻,只能先试探一下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态度,然后再做打算。

根据他们以往的试探经验,最佳的方法,莫过于通过试验新式武器,来查探其他国家的态度。

正好,这时苏军研发多年的“战略自动化指挥系统”,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加上坦克和战机也有了最新版本,可以拿出来检验一下。

不过,一向好大喜功的勃列日涅夫却不想这么干,他认为要么不检验,要么就必须组织一次大阵仗,好好震慑一下其他国家。

就这样,举世闻名的西方-81军演诞生了。

1981年9月4日,在总参谋长奥尔加科夫元帅的安排下,近50万华约军队云集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其中涵盖了10多万苏军精锐,以及包括上万辆坦克在内的几万辆装甲战车。

而且苏联还特意出动了装备最先进的火箭炮兵、特种空降兵、战略火箭军,以及红海军的“基辅”号航空母舰和世界上最大的登陆舰——“伊万·罗戈夫”号。

在这些陆续登场的强大武器装备之中,最受北约阵营瞩目的,还是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的部分。

比如当时最先进的T-80坦克,就采用了新型火控系统,包括激光测距仪和弹道计算机等,因此坦克自带的反坦克导弹,能够在无人瞄准的情况下,自动发射并修正弹道,拦截敌人的炮火。

并且之前就有的自动装弹机、导弹激光制导控制器和爆反装甲,也在新坦克上得到了更新,准度和效率提升了不少。

此外,疯狂的苏联科研人员把航空用的引擎,经过适配改装后,装进了这款坦克内,使得其速度甩出了其它坦克一大截。

实际上,苏联设计师给T-80坦克安装上这些先进装置,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升坦克的精准性和机动性,不言而喻,这两个数据的应用方向正是西欧。

苏军军方就曾直言道,T-80坦克是一款可以在西欧地区使用的优良陆战装备。

然而,T-80坦克只不过是苏联武器库的冰山一角,苏军军事实力之恐怖,令世界为之惊叹!

比如苏军当时最新式的米格-27攻击机、米-26武装直升机,以及伊尔-76运输机,也纷纷在此次军演中亮相。

与地面部队一样,这些先进的战机不仅都配备了新式火控系统,导弹制导性能大为改观,它们的模拟攻击目标也是西欧。

正在狂飙猛进的坦克战机军舰,配上其精准的火力打击,再加上后方齐射连发的火炮、火箭炮和战术核弹,顿时交织成了铺天盖地的“钢铁洪流”。

在为期八天的军演中,苏军的机械化部队表现出了能在一星期内冲到英吉利海峡的能力,并且光是饱和式战术核打击,苏军就演练了141次,而这些战术核弹的演练落点,无一不是北约军事基地。

看到苏军兵锋直指西欧,受邀前来参观的北约军事观察员们,被吓得面色苍白,对苏联的快攻能力忧心不已。

尽管苏联军方声称此次军演的目的,是为了打击华约内部的宵小,但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他们的真实意图还是震慑甚至进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于是在西方-81军演结束后,北约军事观察员们纷纷向本国军方报告了苏联的战略企图,希望他们能尽快制定应对方案。

然而,西欧各国军方在清点了本国的武备之后,却只能无奈地表示,他们可能真的没法抵挡苏军的钢铁洪流,有国防学者甚至悲观地估计,苏军全面出动的话,西欧三个月内就会沦陷。

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其实十分符合苏联的预期,按他们的设想,西欧各国既然自知无法抵抗,从此肯定会疏远美国、亲近苏联。

而美国自身经济问题都还没解决,也不可能有心思支援西欧。

事实也正如苏联所料,美国智囊团在分析观察员的报告后认为,美军同样没有能力阻止苏军进攻西欧,等到美军动员完毕、开赴西欧,苏联人恐怕早已在大西洋沿岸严阵以待了。

因此,美国只是象征性地卖了一些武器给西欧国家,并表示其他的援助一概没有,让他们自求多福。

可是,正当苏联为自己的计谋得逞而高兴之时,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们最想胁迫的是我国,反而通过这次军演捡了个大便宜。

早在中苏刚开始交恶的那段时期,中美就已经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彼岸的大国。

1966年,美国总统约翰逊曾公开呼吁亚洲各国相互和解,并且表示他们可以尝试性接触我国,建立新的双边关系,而这就是著名的“遏制但不孤立”政策。

对于美国方面的松动,我国也作出了对等回应,表示可以不直接介入美国在东南亚的战争,来维护双方来之不易的和平趋势。

以此为契机,中美双方的关系不断发展。尤其是在1969年尼克松上台后,美国对我国的遏制和封锁终于开始松动,他们不仅撤走了在台海“巡逻”的第七舰队,还部分取消了对华贸易和旅游管制。

与此同时,珍宝岛事件的爆发,让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苏联为此甚至宣布可能对我国实施核打击。

在此危急存亡之刻,伟人毅然作出决定,通过旁人转达了欢迎尼克松访华的态度,并正式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

于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美“乒乓外交”开始了,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公开访华,乒乓球这个小球,最终转动了中美两国这个“大球”。

不仅如此,在苏联针对北约和我国的81年军演之后,中美关系步入了更加迅速的发展期。而这也让我国捡了大便宜,获得了两大好处,至今仍然受益匪浅。

首先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好处,是打破了美苏对我国的封锁,使我国的战略地位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在伟人的推动下,中美暂时放下成见,共同对付当前的头号——苏联,不得不说伟人对辩证法的理解十分深刻。

而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正是在苏联敌视中美的背景下实现的,一方面,这让苏联投鼠忌器,不敢肆意进攻我国,我国人民终于不用再对北方的直接威胁提心吊胆。

另一方面,中美交好也客观上让美国的封锁政策破产。

尽管美国一直没有承认过在对华战略上的失败,但两国越来越深入的交流,实际上推动了我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在部分北约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支持下,我国在此期间先是重新返回了联合国,后又与日本和美国正式建交,使得世界局势大为缓和。

自此,北约阵营对我国的全方位封锁全然瓦解,不复存在,同时我国也迎来了难得的和平发展期。

在此基础上,西方国际大企业纷纷寻求入驻我国,想在这块大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这客观上有利于东西方各个方面的交流,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而我国也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下,逐渐站稳脚跟,并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路径和理念,发展出了一套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成熟经济体系。

与此同时,西方先进的工业生产和企业管理模式,也传了进来,让我国少走了不少弯路,间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内经济发展环境。

这种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还为之后我国加入世界组织也就是WTO,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经济再次迎来了一波腾飞高潮,而这些好处,都根源于苏联1981年举行的军演。

其次,中美交好以共同对抗苏联,还为我国带来了第二个,也是最直接的好处,那就是引进了美国先进的军工产品,推动了我国武器的近代化。

在苏联举行西方-81军演的第二年,也就是1982年,中美两国就签订了《上海公报》。

美国总统里根甚至宣称,只有我国强大起来了,才能符合“美国的利益”。

而无论是公报还是宣称,针对的目标无疑都是苏联军演,事实上,在公报发表之后,中美两国扫清了军事合作的最大障碍,开始致力于开展军事合作。

经过两国国防部长的长期交涉,1984年6月13日,中美终于签订了与军事技术合作相关的协议,涵盖了反坦克、防空、火炮和反潜四个方面。

在协议签订后的当月,美国即向我国出售了比较奥尼先进的“陶”式反坦克导弹和“霍克”防空导弹。

这两种导弹自20世纪60年代起,长期服役于美军,不仅造价便宜,其威力也不容小觑。

此外,美国还派遣了军事技术人员来华,协助研发火箭增程弹、高爆炸药和穿甲弹等先进火炮弹药技术,使我军的火力再上一个台阶。

1985年初,美国承诺售卖的24架“黑鹰”直升机,也按时运抵了我国。虽然这批直升机只是民用型,配置经过了削减,但仍然对我国的武装直升机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方面,我军通过在美国接受培训,掌握了运用武装直升机的先进作战方式;另一方面,以黑鹰直升机为参考,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我国最终制造出了最新式的战术通用直升机。

但由于我国直升机研发起步晚,直-20相较于最新版本的黑鹰,仍然有一些不足,换句话说,美国卖给我们的黑鹰,到现在仍然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后,随着中美军事技术合作的深入,美国又先后向我国出售了MK-46鱼雷、“大力神”运输机。

要知道,MK系列鱼雷和大力神运输机,长期在美军中服役,是他们的招牌性武备。这次美国愿意将其卖给我国,可见苏联81军演对美国的刺激之深。

不过,中美这段时期最出名的军事技术合作,还是与战机有关的“和平珍珠”计划。

首先,我国需要向美国出售一批歼-7喷气式战斗机,作为美军演练的假想敌。当然,这个假想敌当然不是指我国,而是苏联,因为歼-7正是仿制的苏联米格-21战斗机。

在此之后,我国可以将最新式的歼-8Ⅱ运到美国,让美国专家帮助改进这款战机,同时为其装上美军新式武器装备,而著名的“枭龙”战斗机,正是在此基础上诞生的。

以上成果,只是当时中美军事技术合作最重要的部分,其实在苏联81军演的刺激下,整个中美蜜月期,双方签订了多达35个的相关协议,极大地推动了我军装备的现代化进程。

总之,正是因为有了苏联的西方-81军演,中美才能走上较好的道路,让我国捡得受益至今的大便宜。

然而,苏联解体、中美蜜月期结束的历史已经证明了,靠人不如靠己,我国只有开发自己的军事科技,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