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长三角又被频频cue到。沪苏浙皖四地的司法实践被写入报道,彰显了长三角地区在司法领域的创新实践。
跨域联动
读报告
“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法院推进执行跨区联动、信息全域共享、服务标准协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
长三角做法
近年来,沪苏浙皖四地高院持续加强执行协作,积极探索建立智慧执行建设协作机制和执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建立一体化执行协作模式,持续增强长三角地区智慧执行整体效能。
2021年5月20日,四地高院签署《长三角地区法院执行工作一体化备忘录》,共同推动长三角执行一体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读报告
“
出台贯彻长江保护法实施意见,守护一江清水、两岸青山。
”
长江
长三角做法
2018年8月,全国人大环资委在沪听取沪苏浙皖四地政府长江保护立法建议。
2018年12月,长三角三省一市全国人大代表开展“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调研活动,涉及无锡、苏州和嘉兴、湖州等地太湖水环境治理状况,这样“联合调研”还是第一次。
2021年3月1日起,我国首部流域立法《长江保护法》实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将长江生态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
生态环保
读报告
“
江苏法院完善大运河司法保护机制,促进河道治理和文化遗产保护。
”
大运河淮安段
长三角做法
高标准、高水平、高品位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需要多部门配合联动、协同发力。苏州法院把大运河生态环境与文化带建设的司法保护与姑苏古城保护相融合,依法打击涉大运河污染环境犯罪行为,强化涉及大运河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文化遗产、遗址遗存保护等环资案件中相关特殊元素的保护;开展“古街水巷巡回庭”系列活动,设立首个古城大运河司法保护巡回审判站,在大运河展示馆设立大运河司法保护教育基地,持续凝聚司法合力,助推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一段”建设。
读报告
“
浙江安吉法院“森林法官”守护森林竹海,践行“两山”理念。
”
浙江安吉
长三角做法
去年11月,安吉法院联合安吉检察院、安吉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同出台《关于构建“三长两员+法检”体系深化林长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正式推出并实施“三长两员+法检”协作机制。即在原有林长制“三长两员”组织体系基础上,每个乡镇(街道)以及村(社区)配备相应的“森林法官”和“森林检察官”,更好提升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水平。
读报告
“
落实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赔偿,探索公益诉讼损害赔偿专项基金制度,江苏、江西等法院委托第三方监管,保障生态修复资金专款专用。
”
长三角做法
江苏采取的是设立完全独立的环境公益诉讼专项基金或专项资金账户的方式,由其受领生效判决判令被告所承担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以及服务功能损失赔偿金等款项。
金融发展
读报告
“
天津、江苏、河南、重庆等法院运用“滚动解封”等方式,防止大额资金冻结对中小微企业资金链的冲击。
”
长三角做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慎善意、文明执行”的理念,如何在加强对相关财产监管的同时不影响财产价值利用,尽量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经济链条稳定运行的不利影响,一直是法院执行工作的难点。
江苏法院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财产工作指引》,规范民事诉讼保全和执行案件查扣冻行为,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保障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充分运用“活封”措施,尽最大可能保持企业财产运营活力,增强企业造血功能,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无锡法院研发“物联网查封财产监管系统”“物联网电子封条”和“物联网称重系统”,利用物品精准识别技术,实现对被查封财产和涉诉企业的“活”查封、“快”处置、“智”监管,加大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开创善意文明执行的新路径。
读报告
“
上海金融法院深入推进金融审判专业化,建立金融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报告年度发布机制,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长三角做法
2018年8月20日,上海金融法院揭牌成立,标志着金融审判专业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金融法院在各方面尤其是突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今年2月,上海金融法院发布《私募基金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报告》。这是上海金融法院建立“金融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报告年度发布机制”后的首次落地。《报告》根据不同主体,分别对投资者、监管部门、市场机构等提出意见建议。
读报告
“
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提出建设金融审判创新试验区等21条举措。
”
长三角做法
2022年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支持和保障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其中,在创新金融审判机制方面提出了诸多举措。
创新模式
读报告
“
安徽法院会同妇联等部门落实留守儿童委托照护责任,增强留守儿童自我保护及家庭保护意识。
”
长三角做法
去年7月,安徽省民政厅等9部门出台《关于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照护责任的意见》,进一步压实家庭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以及部门监督责任,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照护情况走访核实、评估帮扶、部门会商等机制,帮助提升委托照护质量。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寒暑期等重点时段巡查制度,确保每名农村留守儿童都有合法的被委托人照护。依托中小学校、村(居)儿童活动场所,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读报告
“
安徽法院351名领导干部带头接访、包案化解。
”
长三角做法
去年12月,安徽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省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要求省级领导干部带头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群众来信,推动形成省级领导带头接访、市级领导定期接访、县级领导开门接访、乡镇领导随时接访、村居干部上门走访的五级接访机制。
读报告
“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法院“夜间法庭”解决超大城市上班族诉讼不便问题,让诉讼服务“不打烊”。
”
长三角做法
去年,上海崇明法院出台了“司法为民十件实事”行动方案,其中包括建立假日(夜间)开庭预约工作机制:有正当理由无法在正常工作时间出庭参加诉讼的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可向法院申请预约在假日或夜间开庭。
读报告
“
完善互联网司法模式。北京、杭州、广州互联网法院运用先发优势,推动技术创新、规则确立、网络治理向前迈进。浙江法院推进“全域数字法院”,福建法院融入“数字福建”,重庆法院探索“全渝数智法院”,司法紧跟数字时代步伐。
”
长三角做法
杭州互联网法院坚持“网上纠纷网上解”的司法理念,打造在线调解平台,创新类案解纷模式,整合调解力量,构建“以多元解纷为起始端,司法裁判为最终端”的“漏斗”式涉网纠纷处理机制,实现在线调解与在线诉讼无缝衔接,创造性地丰富了互联网时代“枫桥经验”。
去年1月21日,依托“全域数字法院”建设,浙江法院智慧执行2.0平台上线运行,执行办案8类案件100余个流程节点信息、20余类涉执财产信息在线归集,全省106家法院、1.5万名干警、每年约60多万件执行案件在这个平台上办理。截至目前,智慧执行2.0平台目前已实现与公安部、自然资源部、证交所、全国3900多家银行以及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税务、综合执法等1000多家协作单位的对接。
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
感受公平正义
推动建设更高水平
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长三角正一起努力
公众号
来源|综合
编辑|黄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