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蔬菜的种植要求比较高资料图片早报记者林维真提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开始把眼光投向有机蔬菜、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在闽南一些商场、超市里,生态蔬菜呈热销态势,而且消费者不局限于高收入群体,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工薪家庭。给小孩子“开小灶”在厦门大西洋海景城天虹商场超市的蔬菜区,记者可看到标称“不使用化肥的蔬菜,使用天然有机肥种植”的“享通”无公害蔬菜、“天岩山”纯天然高山野菜、“五珍”彩色蔬菜等一些有品牌的蔬菜,它们都有用保鲜膜进行包装,并开设专柜。这种情况,目前在厦门超市还比较少。记者发现,这三个品牌的蔬菜与普通蔬菜在价格上相差很大,如“天岩山”的空心菜约24元/公斤,“享通”无公害西红柿价格约18元/公斤,而“五珍”柴长豆要8.4元/公斤。虽然价格不菲,这些蔬菜“身价”虽然始终坚挺。商场负责人证实,去年,他们超市里的这些生态蔬菜的销售量比前年增长了两成。消费者陈先生告诉记者,现在食品问题层出不穷,很多东西让他不敢吃,虽然对有机蔬菜、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但也“姑且相信”、“多花点钱图的就是吃得放心”。“这么贵的菜如果还以假乱真就太缺德了!”陈先生笑着说。当地市民张女士家的经济条件一般,全家人吃绿色蔬菜的话成本太高,于是她只能买少量有机蔬菜给一岁多的女儿“开小灶”,她说,因为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所以要排除各种不良因素。一位在蔬菜区停留的女士告诉记者,平时买菜时他也注意过那些带有绿色和无公害食蔬菜的标志,但是因为价格太高,加上不知道区分的标准,她只会在这些蔬菜促销时买一些去品尝。价格昂贵的生态蔬菜都是些什么人在消费呢?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厦门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的主要消费群体除了一些健康意识较强的高收入者外,还有不少人来自工薪家庭。另外,记者还获悉,在厦门的一些台湾太太们,去年开始通过网上订购和空运等方式,向昆明有机农业基地采买有机蔬菜。如今,这个“乐活”采买团在厦门已经小有名气,人数最多时达到了80多位。生态蔬菜直供家庭厦门市民对生态蔬菜的需求的增加,催生了厦门本地生态蔬菜的开发和营销式。上个世纪60年代末,东京等大城市的家庭主妇们出于对健康农产品的需求,自发组成消费团体,到农村去包地,通过订单、预付款等方式鼓励农民生产不用化学品的农产品,并与农民协会直接交易。这种消费模式被称为“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该模式对整个日本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之后风靡欧美。目前,美国有2000多个农场以CSA的模式经营。在厦门,也有一个按照CSA模式经营的生态农场。这个叫“厦门土芭芭有机农场”的地处同安汀溪造水村,那里原本是一片荒地,农场主袁世昌2008年开始拓荒。袁世昌向记者介绍,农场里的蔬菜严格按照有机蔬菜的标准进行种植。“有机蔬菜对施肥、土质都有严格要求,甚至坐在菜地里抽根烟都不被允许,比无公害及绿色蔬菜的标准还更高。”他说.“我们化肥用的是用锯末、谷壳、豆饼、粪肥,添加菌类进行生物发酵,此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元素。菜地用物理方法防虫,不用驱虫药。”袁世昌说。在土芭芭有机农场在厦门岛内的配送点,记者看到这些参差不齐的蔬菜,外观没有超市里的蔬菜光鲜,有的还可以看到虫洞。袁世昌介绍说,这样的有机蔬菜粗纤维会比普通蔬菜多,吃起来有嚼劲,有蔬菜的原味。按照CSA模式,土芭芭有机农场的蔬菜也没有进入超市,而是以发展会员的方式销售。“我们是继北京小毛驴有机农场后的第二家实行CSA模式的有机农场。”袁世昌介绍说,从去年下半年至今,他的农场已发展了300来户会员,每周配送两次有机蔬菜,每次6斤,共20多个蔬菜品种可供挑选。由于成本高,每斤的会员零售价是10元,常年订购的是8.3元。综观国内外的CSA模式,并没有固定的经营套路。有些规定消费者在年初就要预先支付购买有机农产品的费用;有些则让消费者成为“股东”,不仅分摊成本,还要承担自然灾害等风险;有些规定“股东”可以投入现金,也可投入劳力。对于CSA模式在厦门的推广,袁世昌坦言最大的问题是有机菜由于成本高,价格也较高,较难卖得动。“种有机蔬菜,短期看不到效益,现在每个月仍亏四五万元。”袁世昌说。虽然目前仍处于亏本状态,但袁世昌对前景还是比较乐观。“今后还打算结合生态教育,让会员家庭的孩子知道大自然的蔬菜,是怎么从地里进入到餐桌上的。另外,农场还准备建立有机生态果园,种植有机水果。”他说。野菜论克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在崇尚健康饮食的当今,野菜、特种蔬菜以其外观色彩诱人可爱、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种植户们的追捧及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厦门青云岭生态农场负责人林晓晴这几天都是凌晨两三点才能睡觉。“我们的蔬菜上周进入厦门一家超市销售,每天100多包的野菜、特种蔬菜在那基本都销售一空。”林晓晴说。同安区青云岭农场位于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海拔1000米的青云岭高山上,周围几十公里都是连绵的山丘岭地,无任何工业污染。目前农场种植各种野生蔬菜、特种蔬菜300多亩,开发了岩葱、枸杞菜、薄荷、田七叶、牡丹叶、荞麦芽、农庄紫姜、汀溪甘暑等蔬菜品种。据介绍,生态农场利用天然的高山泉水灌溉,肥料全部使用农家肥;因空气、水源、土壤都未受污染,是天然无污染的环境,种植生产的蔬菜都为野生品种,抗性比较强,因此,从未使用农药,在定期检测中,都完全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目前,生态农场的野菜在超市的价格不菲,每公斤价格24元至40元,是普通蔬菜价格的3倍至5倍。所以普通蔬菜是论斤算,而这些野菜则是论克卖,一包250克零售价6元-10元。据了解,由于对生长环境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此前,闽南地区还未有人尝试过规模化的野菜种植,闽南市场上供应的野菜主要来自外省其他地区,而质量更是参差不齐。林晓晴的老公陈先生自称是个“资深菜农”,2003年,独具慧眼的他成为种植野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在青云岭山上租了3亩地,从种植地产野菜岩葱开始,经过这些年反复的实验及研究,如今已建成40亩左右规模的专业高山岩葱种植基地。岩葱的成功种植以及岩葱顺利地在市场打开销路,激发他的创业热情,也让他看到野菜的市场前景。随后,他又成功引进数十个品种的野菜、特种蔬菜,并进行规模化的种植。“2006年,我们的野菜一日只能卖几十包。现在每日数十个品种达到近6000包的野菜销售量,市场对于生态蔬菜的需求在快速地提升。”林晓晴表示。今年7月7日,由厦门、漳州、泉州等地30多家农户组成的集美区捷圣山苏蔬菜专业合作社在集美区东辉村揭牌。合作社将主营珍稀特种蔬菜的种苗培育、种植与销售,已先后成功引进30多个特种蔬菜品种,包括台湾山苏、台湾九层塔、宁夏枸杞、泰国香茅、日本紫苏、新西兰菠菜地中海迷迭香等。像台湾九层塔,每公斤售价高达20元。台湾山苏被称为“鸟巢蕨”,每公斤售价60元。多彩蔬菜“秀色可餐”医学研究已经证明,色彩与饮食及人体健康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五彩缤纷的色彩能大开人们的胃口。我国古代早就意识到色彩与饮食的关系,因此,有了“秀色可餐”的成语。近日,厦门消费者在厦门一些超市,可看到紫色小青菜、紫色菜豆、紫色甘蓝等彩色蔬菜,这些都是在厦门试种成功的多彩蔬菜。据悉,目前,厦门已在岛外5个具有良好生态条件的示范种植基地,种植成功20多种彩色蔬菜,今后,紫色马铃薯、黑色苦瓜、紫番茄、柴色胡萝卜、红色甜菜、白色辣椒等五颜六色的蔬菜也将慢慢摆上市民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