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了全球第一,占据全球产量的56.5%,是日本的12倍,美国的14倍。但你能想象吗?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我国的钢铁产量仅有15.6万吨,是全球粗钢产量的0.1%……钢铁匮乏的窘境让中国连一艘自己的船都造不出来,作为曾经的建造大国,却受尽了西方人的耻笑和欺压,连昔日好友苏联也默不作声的撤走了专家,后来不甘落后的中国人奋起直追,用自己的智慧造出了一艘钢筋混凝土船;

它就是鼎鼎有名的古田号,重达3024吨,像一栋楼房那样大的水泥船,迄今为止也是全球最大的水泥船;当时那个年代钢铁极其匮乏,制造水泥船绝对是一种创新,一位参与建造古田号的老人在回忆起来的时候,语气里无不感慨……

当时这艘船震动了世界,外国人想不到中国船不造则已,一造则世界第一!但这条船紧紧航行了一次,就被迫废弃在了福州的农田里,停了30多年,直到2012年才被拆解,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根据史料记载,古田号长105.2米,宽14.5米,深8.1米,吃水5.7米,载货量达到2700吨,下水之后排水量足足达到5773吨,各项参数位列世界第一;

人站在船下就像一只蚂蚁那样渺小,当时的中国之所以想到用水泥造船,除了因为钢铁匮乏,还因为水泥其实是一种颇有历史的造船材料,够坚固也够便宜,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的法国,在二战中就有不少用于运送军用物资的水泥货船……

1970年国家决定开建,到1973年古田号第一次下水,仅仅只花了三年多的时间,1974年古田号开始它的第一次出航,它的三个货舱里装满了砂材、木料等货物,最终稳稳当当到达了目的地上海;

可以说这是一趟再成功不过的处女航,人们心中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坚信中国不会再因为造不出船被外国耻笑,以后只需要量产水泥船就可以解决我国的航运问题……

谁知道古田号大获成功的首航竟然成了它的最后一次航行!国家1977年突然宣布停用包括扩古田号在内的所有水泥船,也不再继续生产,这一消息无疑给了许多信任古田号的人一道晴天霹雳,国家为何要做出这样的决定?

我国最初建造水泥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便宜;可是随着水泥船开下海,它的自重却非常惊人,粗略计算一下,古田号的自重3000多吨,载货量2000多吨,二者相加就是5000多吨;

这么重的船要在水上浮起来并且前行,这意味着它在开动时需要消耗比普通船只更多的动力,在建造中好不容易省下来的那点钱,很快就在开船航行中烧光了……

我国那时候处在建设时期,如果水泥船普及开来了,这样的能源消耗会很快掏空我国,无疑是不划算的,除此之外,就是水泥这一材料本身的缺陷也很突出;

水泥则是一种脆性材料,碰撞之后很容易出现裂痕,安全性要大打折扣;最后一点是水泥船适应不了长途的航运,由于太重转向起来极为不方便,遇上坏天气需要临时变更航线,水泥船要花比普通船只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动力才能勉强完成航线的变更……

综合多方因素,国家最终叫停了水泥船的生产,古田号最后停在了福州马尾中洲村附近,30多年过去了,古田号锈迹斑斑,昔日的港口也成了农田菜地,城市里的老百姓从它旁边经过,早已习惯这一水泥巨兽的存在;

当地不少人还是认为这艘船应该被处理掉,对此很多人有很多不同意见,有的人觉得古田号妨碍了城市建设,应该直接炸掉,有的人提议应该将其改造为纪念馆,供后人瞻仰历史的记忆……

还有的人建议直接就地利用,改成特色主题餐厅;这些提议虽然颇有趣味,但实行起来都很有难度和危险性,国家最终还是决定将这艘昔日的世界之最就地拆除;

2012年11月,一批工人来到了古田号上,将拆解下来的船板扔到一边,有价值的部件则被运送到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船上部件拆除完成之后,船身也被调走处理了……

古田号虽然拆除了,但它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当中,它所装载的也不仅仅是上个世纪的货物,固然我国为此付出了一定的经济代价,但它却鼓励我们在艰难贫穷的境地下也要敢于勇敢的迈出步伐,去追逐富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