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渭河水由浑变清:河里的鱼肥了渔民也不愁生计了

渔民宋双江(音)正坐在自己的小船上拾掇“战利品”。

西部网讯(见习记者赵雪)“你看这鱼美不美,一条能卖好几十呢!”12月20日,当奋进新时代聚焦“次核心”建设新渭南——2018追赶超越看秦东的采访团来到渭河潼关吊桥断面时,渔民宋双江(音)正坐在自己的小船上拾掇“战利品”,看到有人前来,他挑出两条最大的鱼供大家拍照欣赏。

今年53岁的宋双江是附近村子里的渔民,几十年来一直靠打渔为生。“以前这里的水不行,没有鱼,只能到黄河那边去(打渔),这两年渭河水质逐渐变清之后,鱼儿也多了起来。”宋双江说,运气好的时候,他一天能打四五十斤,按每斤12-15的价格卖到县城餐馆。最少的时候,每天也能卖个七八十元钱。

渭河水质有了大幅度改善。

渭南市环保局污防科副科长李军印证了宋双江的说法,他坦言,过去渭河水质确实比较糟糕,鱼群鸟类几乎绝迹。

近年来,渭南市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为重点,着力解决区域突出水环境问题,积极推进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通过“渭河变清三年行动”、“渭河巩固提高三年行动”两轮6年的渭河流域污染防治专项行动,以及“水十条”实施工作方案等工程系统推进,使得全市水质得以大幅度改善。

展开全文

渭河水质有了大幅度改善。

为了使渭河水质稳定达标,今年渭南全市完成了13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和污泥达标改造工作。新增富平县城南污水处理厂、大荔县城区污水处理一二期扩容工程,完成了大荔县官池镇排污管网归集工程、朝邑镇污水处理设施等,水污染减排成效显著。同时在重点流域和河段建设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生态湿地,先后实施了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尾水入渭湿地工程(一期)、大荔朝邑湖生态湿地、华州区冀家河下游(陕化段)地下水环境保护及污染修复项目、富平温泉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进一步降低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

渭河水质有了大幅度改善。

2018年1-11月,渭南市5个国考断面,渭河沙王渡、潼关吊桥断面,沈河张家庄断面、北洛河王谦村断面、黄河流域徐水河小曹河断面水质均达到中省考要求,全市1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量达标率均为100%。

潼关吊桥断面是出境考核断面,经过多年治理,该断面水质不断提升,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的考核要求。“不仅如此”,李军说,水质变好之后,对水环境要求较高的黑翅长脚鹬、白鹭数量越来越多,鲶鱼、鲤鱼、团鱼回游渭河,实现了从黑臭变清再到变美的“生态渭河、景观渭河、安澜渭河”的目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