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滴滴接受国内的安全审查以来,人们对网约车行业的印象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以前在大多数人看来,网约车带来了方便,为用户提供了更完善的出行服务;但是随着滴滴事件被曝光,人们才发现,原来网约车平台并不安全,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好在国内及时意识到了其中的隐患,并对滴滴展开了全面的调查,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但是整个网约车平台都开始人人自危,安全保障也明显加强了。另外,除了信息安全,滴滴司机们也有话说,他们同样是受害者。
据一位租车跑滴滴的司机表示,“10000元押金不要也不跑了”,所谓的坚持并没有换来回报。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滴滴司机为何熬不下去了?
滴滴司机们的处境
大家都知道,滴滴有一类比较特殊的司机,那就是租车来接单的,开的并不是自己的车。也就是说,哪怕你没有车,只要去租一辆,就能注册成为滴滴司机。但是与私家车相比,租车的滴滴司机就更得努力赚钱了,不然每天连租车的费用都付不起。
正因于此,很多过来人都持有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最不好干的滴滴司机,往往都是租车来接单的。这类司机为了租车费用和赚一些生活费,每天都是起早贪晚,一天的工作时间何止12个小时,接几十上百单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但有时候考虑到用户打车距离不远,最多只能赚个起步价等因素,导致滴滴司机们的收入并不高,连自身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位滴滴司机公布了自己一个月的单量,累计达到了1000多单,但总流水收入却只有6000多元。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计算,滴滴司机每单还不到10块钱,一天跑个几十单,也才几百元的收入。而且几十单不是那么容易跑的,在一些大城市滴滴司机们每天都是7点多外出,一直到晚上11点多才收工,一天的平均跑单时间高达15、16个小时。
当然了,任何行业只要足够努力,就一定会有相应的收获,跑网约车也不例外。据了解,有些滴滴司机的月收入,经常超过一万元,虽然不是特别高,但至少比普通上班族赚得多。这类司机基本上都是拿私家车来跑,不需要承担额外的租车费用,收入自然就变高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私家车还是租车,都免不了一项费用,那就是汽车损耗和油耗,也包括新能源汽车的消耗。这些都是滴滴司机们需要付出的成本,如果控制得当,一个月的花销可能要不了多少钱,但很多时候损耗都会超出司机们的预料。
比如说之前有个滴滴司机,一个月赚了一万多,看起来似乎还不错,但光是油钱就花掉了6000多,更别提其它损耗了。这样一来,该司机真正能拿到手的只有几千元,辛苦了一个月,最后只赚到几千块钱,这显然是滴滴司机们不能接受的结果。
为何熬不下去了?
由此不难看出,滴滴司机们为何熬不下去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赚得太少,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如果是在其它行业,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个月肯定能有上万元的收入,就算去富士康组装手机,只要愿意加班,月收入就能轻松过万。
相比之下,滴滴对司机们确实不太友好,身为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滴滴的用户一直都是最多的。但这些用户并不能为滴滴司机们带来更高的收入,其中有很大一笔资金都被滴滴赚走了,司机们获得的收入只占一小部分。
这就相当于司机们是在为滴滴打工,然后从用户车费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分成,更多的利润都被滴滴拿走了。这也是各大互联网公司最典型的运作方式,它们提供平台和渠道,真正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是另外一些人,然而最后钱都被这些平台赚去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导致滴滴司机们熬不下去了,那就是随着国内的全面审查,滴滴的用户越来越少,平时很难再接到订单。要知道,国内对滴滴的调查可谓是全方位无死角,甚至还出动了7大部门,这很好地反映出了滴滴的确存在一些问题。
所以说,现在用户都不敢再用滴滴出行,他们害怕自己的信息被滴滴采集并泄露,从而导致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再加上其它网约车平台,趁着滴滴被调查的机会,迅速占领了大部分市场,瓜分了滴滴的用户,于是滴滴司机们也只好放弃这份工作。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滴滴司机之所以熬不下去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赚得太少,满足不了自身的需求;另一个是滴滴出事后,用户不再信赖它,连带着司机也受到了影响。这只能说是必然会出现的情况,滴滴司机不可能一直守着滴滴,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和转发。